Ⅰ 另一隻鞋——根據微電影《The other pair》改寫
如果不是我的,我一定要把它還給你!
如果不再屬於我,我希望把它送給你!
——題記
時鍾指向11點55分。
一個老舊的小火車站,人聲嘈雜。
腳步匆匆的人流里走過一雙臟兮兮的穿著「人」字拖的瘦腳丫,隨意捲起的褲管一高一低,右腳上的那隻拖鞋已經壞了,很不跟腳,每靸一步,都要歪倒在腳邊,幾乎脫落。顯然,這是一個窮小子。
終於,他不得不地彎下腰,放下手裡的兩包紙巾,撿起脫落的鞋子,再撿起紙巾,赤著右腳,一瘸一拐地挪到牆角,坐在石頭上,開始嘗試修理那隻鞋。
他把鞋帶扣塞進鞋底,然後放在地上試穿,可大腳趾一翹,鞋帶扣又脫落下來。他再次嘗試,還是老樣子。畢竟,鞋底的窟窿破得太厲害了。
他開始焦躁起來,雙手憤怒地擠壓著手中那隻可惡的鞋子,想著乾脆把它扔掉算了。他用力甩了一下右手,不過最終還是沒捨得扔出去。他攥著這只可憐的鞋子,抬起茫然的雙眼,無奈地望著遠方。
這時,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一雙烏黑鋥亮的黑皮鞋走進了他的視野。
鞋子的主人穿著干凈體面,正跟著爸爸媽媽趕火車。他太喜歡他的黑皮鞋了,因為每走一步他就要停下來彎下腰,用潔白的紙巾不停地擦拭那雙一塵不染的新皮鞋,簡直讓人懷疑他有潔癖。
窮孩子直勾勾地盯住那雙漂亮的鞋子,眼神隨著鞋子移動。直到富家男孩和爸爸媽媽在一條長椅上坐下,窮小子還在緊盯不舍。他真的從來沒有見過那麼漂亮的鞋子,他驚異的眼神簡直有點發呆。再低頭看一眼自己這雙破舊的鞋子,是那麼的醜陋。
他忍不住抬頭繼續欣賞那雙鞋,富家男孩正拿起潔白的紙巾接著擦拭那雙本已油亮亮的皮鞋。他的臉上微微露出一絲羨慕,他是多麼渴望也能擁有那樣一雙鞋子啊!這樣想著,他又自卑地低下頭,再看一眼自己這雙廢棄的鞋子,瞬間萬念俱灰。
當他第三次向那雙鞋子凝眸時,他竟情不自禁地笑了,似乎早已忘記了自己剛才的焦躁與憤怒。穿著那樣一雙鞋子坐在爸爸媽媽的中間,該是一種怎樣的滋味?原來,欣賞別人的幸福也可以是一種幸福啊!
時鍾指向12點整。
一陣急促的鍾聲敲響,火車進站了。在爸爸的催促下,富家男孩穿著那雙永遠沒打理好的黑皮鞋,隨著人群向火車涌去。突然,他左腳的那隻鞋被踩掉了。他想停下來撿他的寶貝鞋子,可擁擠的旅客已經把他推上了火車。
火車緩緩啟動,站台上靜靜地躺著一隻黑皮鞋,坐在牆角的窮小子看見了。
他赤著腳跑過去,伸出兩只小手,小心翼翼地捧起那隻烏黑鋥亮的皮鞋,仔細地打量。這是多麼漂亮的一隻鞋啊,他做夢都想擁有這樣的一雙鞋!
突然,他眉頭緊鎖,瞪直眼睛,抿住嘴唇,彷彿想到了什麼。他猛然轉身,奮力向火車追去。
他一路狂奔,大口大口地喘氣,發出急促的呼吸聲。
車廂門口,富家男孩眼巴巴地望著這個追趕火車的孩子,左手緊抓車門,身體盡量前傾,伸長右手准備接應。然而火車越開越快,他們的距離越拉越遠。
最後,窮小子急中生智,擎起右臂高高舉起鞋子,使出渾身的力氣將鞋子扔了過去。
可惜,他的力氣實在不可能扔那麼遠,鞋子在空中旋轉著,劃出一道弧線,掉落在站台上。
他狠命地跺了一腳,同時甩開兩只蠢笨的手,萬分懊悔。他累地氣喘吁吁,不得不彎下腰,右手捂著胸口,獃獃地望著遠去的火車。
富家男孩在車廂門口看著這一切,他突然抬起右腳,脫下鞋子扔了下來。
窮孩子慢慢地走過去,撿起鞋子,這一刻對他來說似乎無比神聖,因為他收到了有生以來最最珍貴的禮物!
火車遠去,他們揮手告別,彼此留下了純真的笑臉。活在兩個生活圈子裡的兩個孩子就這么擦肩而過,一雙黑皮鞋成就了他們今生最美的相遇。
畫外音
窮小子說:「如果不是我的,我一定要把它還給你!」
富家男孩說:「如果不再屬於我,我希望把它送給你!」
2018/11/7
Ⅱ 願善良遇見善良
願善良遇見善良
文/蔚蘭
最近看了一部很感人的埃及微電影《鞋子》。一個窮困的小男孩,走在街上時,鞋子突然破了,完全無法行走,他只能坐在路邊開始修理鞋子。這時,街上又出現了一位衣著時尚的男孩,他穿著一又嶄新鋥亮的皮鞋,讓窮男孩心生羨慕。後來這個富男孩在擠火車時,一隻皮鞋掉在了地上。窮男孩看到後,趕緊撿了起來,後來又打著赤腳去追趕火車,想把皮鞋給富男孩送過去。但是在將皮鞋拋上車時,失手了,鞋子還是掉在了地上。這時,那個富男孩脫下了自己腳上的那隻鞋子,將它拋給了窮男孩。這部微電影,沒有一句台詞,卻感動了世界上不同文化種族的人,獲得了埃及盧克索電影獎。
這部電影,觸動的是人性深處美好善良的種子。窮男孩雖然在物質層面非常貧困,但是他心地單純、樂於助人。看到別人的鞋子掉了,打著赤腳也要去幫助別人。而那個富男孩雖然非常珍惜自己的鞋子,但發現無法重新擁有一雙時,就將鞋子贈送給了那個窮男孩,讓鞋子去溫暖另一個人的雙腳。兩個孩子身上,都閃爍包容成全的人性光輝。
這個世界上,總有人在坑蒙拐騙、燒殺劫掠;也總有人在互相幫助,關愛奉獻。在一個是非、善惡、美醜並存的世界,也許我們無須執著哪一種現象是社會的主流,而是看自己以怎樣的心態在解讀這些現象,並在遇到事情時,如何作出自己的選擇。
很多時候,我們成人的心靈已經沒有了孩子那份單純、質朴。窮人往往仇富,富人則容易嫌貧。窮人覺得富人的錢來路不正,甚至充滿了血腥和罪惡。當富人遇到不幸之事時,窮人會幸災樂禍,覺得是罪有應得。而富人覺得窮人之所以如此潦倒,只是因為胸無大志、懶散度日,受窮是理所當然。卻不知道,很多時候,人都有著自己的生命運勢,有時無論怎麼努力,也沒法爬出低谷。在低潮的階段,需要的是來自外界的鼓勵與慰藉,而不是嘲諷和奚落。
很多時候,不同階層的人站在各自的立場,失去了同理心,對與自己不同階層的人充滿了評判、指責,這往往造成社會族群的分裂,社會矛盾的激化。斑馬線不禮讓行人、行人不按信號燈搶行,就是道路上的兩個不同群體的矛盾顯化。如果兩個群體都能安守各自的本分,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相信混亂無序的場景就會從路面上徹底消失。
其實在這個社會中,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獨特的生存價值。富有的人如果只是窮奢極欲,貪圖享樂,並沒有用多餘的錢利益社會、幫助他人,那麼他所獲得的尊敬並不會太多。貧窮的人如果淡泊知禮,勤勞敬業,用自己的勞動養家糊口,服務他人。那麼他就是社會穩定、和諧的基石。有時媒體上刊載那些底層的環衛工、服務員撿到了錢包,歸還給失主,那個時候,他們滄桑的面容上綻放著無私的美麗,讓人油然而生感佩之情。
很多人的內心都生長著善良的種子,只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在五欲六塵的浸染下,在聲色名利的追逐下,被深深地掩藏。不過,當經歷突發的觸動,還有世事的錘煉、心靈的困頓之後,願我們都能夠反思、回味自己的人生,重新找回那顆素樸的初心。如果貧困,安於貧困,以樂觀豁達的態度面對人生,保持拼搏向上的努力。如果富貴,安於富貴,以謙虛包容的心態活在當下,擁有兼濟蒼生的情懷。
願善良遇到善良,願這社會善善相助,喜樂共享;願這世界美美與共,天下大同。
Ⅲ 類似調音師一樣好看的微電影,要有寓意,一定要好看(別太嚇人)
法國 《精神分裂》;強力推薦!
日本 《回憶積木小屋》;
還有《恐懼玩具屋》,這個有點嚇人,但是畢竟是動畫。
Ⅳ 如果看待獲獎作品埃及微電影《另一隻鞋子》
真的好暖心的一個小短片,超級無敵值得推薦。
這支短片的靈感應該是來自甘地的故事。短片雖然很短,但傳達的信息呼之欲出。就我個人從整體上看《另一隻》,影片最終明確的落腳點,點在了願望的對稱上;而對稱最終的促成則來自同理心的交匯。
影片里的主要人物的社會身份並不對稱。一個是衣著臟兮兮穿破人字拖的孩子,另一個則干凈整潔穿著新鞋。但兩個孩子都是一樣珍視自己現在擁有的東西。出場的小男孩即使在人字拖已經無可修復的情況下還在一次次不斷嘗試修補它。
而在屢試屢敗的實況里忽然在車站人群中望見一雙踏著新鞋的雙腳,而鞋子的主人卻一直拿紙巾不斷擦拭鞋面,小男孩滿眼羨慕目光地一直跟隨著這雙新鞋流動,又時不時看看自己腳下的人字拖,表情既羨慕又失落,患得患失。但由此可以看出兩個孩子的珍愛之心是相同的。
在車子立即發動的時候,擁有新鞋的孩子不小心在人潮中將一隻鞋子擠掉,但鞋子的小主人依舊戀戀不舍的回頭期望能拾回這只遺落的鞋子。
而人字拖已經損壞的男孩看見並上前撿到了這只新鞋,端起來滿足得只看了一會兒,又望向火車上的男孩的表情,他毅然拿著鞋子追了上去,期望能將鞋子歸還到它主人手中,但車子速度太快,孩子的步伐太小,兩個人只能錯失機會。
這里可以得到的信息就是:同理心。穿人字拖的孩子心思單純又細膩,即使也有想要穿新鞋的渴望,但同理心從一開始就折射到了一直在擦新鞋的男孩身上。所以他根本也沒來得及多想,一看到火車上的男孩對新鞋的可惜,他就義無反顧的追上去。
轉折在於穿新鞋的孩子得知自己無法拾回另一隻鞋子,卻最終選擇了將腳下的鞋子脫下來扔出車,其實這個與其留著單只鞋子不如成全一雙鞋子的行為行為既包含了成全,也包含了感激。成全了一雙對稱的鞋子,也無意中成全了想要穿上新鞋的男孩的夢。
所以一個完整的善意舉動應該是雙方促成的,缺了任意一方的參與它都不構成圓滿的句點。
同時,也可以看出同理心其實不分,也不該按階級區分。不論富貴貧窮與否,保持它,就可以為匆忙的世界留出溫柔的一隅書寫和諧的人文關懷。這大概就是我們經常說的:同呼吸,共命運的體現之一。
Ⅳ the other pair是什麼意思
翻譯:另一雙。
Ⅵ 有什麼好看的微電影推薦下
《調音師》豆瓣9.2分
很多時候生活不是太入戲,只是進入角色後,必須演下去。
《黑洞》豆瓣8.1分
七宗罪是西方認為一切罪惡的源泉,而貪婪是七宗罪之首,作者巧妙的作用了貪婪這個特點,把人性發揮到淋漓盡致的地步。
《另一隻鞋子》豆瓣8.2分
善良遇見善良,成就別人就是成就自己。
《信號》豆瓣8.6分
這個世界究竟存在多少奇遇或者邂逅,它們在某個不為人知的角落暗淡醞釀,可某一天你會夢見她的眼神。
《最好吃的飯》豆瓣7.7分
四分鍾讓百萬人潸然淚下的短片。
更多精彩微電影請來找我,如圖所示~
Ⅶ 觀《另一隻鞋子》有感
善良像黑夜中的月光,給路人照亮前行的道路;善良像寒冬中的火爐,給我們帶來溫暖的火光;善良像夏日裡的一縷清風,給我們帶來一絲清涼……獲得大獎的埃及電影《另一隻鞋子》,在短短四分鍾內就詮釋了「善良」的含義……
影片講述的是小男孩賽義德發現鞋子壞了,在茫茫人群中看到了一雙皮鞋,眼看火車就要開了,德拉的鞋子掉了,賽義德把鞋子拾起,想要物歸原主,只見火車越走越快,德拉無法拿到鞋子,於是把另一隻鞋子扔給了賽義德。最令我感動的是德拉把鞋子扔給賽義德的時候,善良之舉深深地觸動了我。
由此,我想到了親善大使赫本,她幫助許多「第三世界」的兒童,臨死時,赫本還在為他們著想,被譽為「飄落人間的天使」。她的善良,令人動容。
同時,我又聯想到生活中的一件關於「善良」的真實事情,有一次,我在坐公交車時,有一位老爺爺的手機落在車上了,我心想:我該怎麼辦呢?還是給車長吧!我趕緊把手機給車長,可我又想:他不會私吞吧?就在這時,車長對我說:「放心吧!我一定會把手機還給失主。」這下我就放心了。就像影片中的兩個小男孩,當善良遇上善良,發生了一件感人的事情。
這部影片正對應了一句俗話「贈人玫瑰,手留余香」在一切道德品質中,善良是最重要的,只要人人都獻出一份愛,世界將變得光明,當善良充滿世界,這個世界將會變得美麗。當善良遇見善良,世界就會充滿希望。我們要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做一個善良的人。
今天老師讓我們看了一個僅有四分鍾的視頻,出人意料的是有10億的點擊量。
開始的鏡頭是一雙腳一隻壞了的`夾腳拖鞋,小男孩拖著這只鞋走到牆角坐下,反復搗鼓,壞掉的拖鞋,那隻鞋已經修不好了,小男孩十分生氣,客人不能痛快的扔掉它,心裡一定很難受,忽然小男孩抬起頭時,看到了另一雙腳,另一雙穿著嶄新的皮鞋,與她截然不同的腳,鞋子的主人每走一步,都忍不住低頭把它擦擦,我想,他能擁有這雙皮鞋,也應該付出了不少代價,小男孩兒入迷的看著那雙皮鞋。
火車就要出發了,大家一窩蜂的沖向了火車,匆忙上車的孩子不小心掉了一隻皮鞋,小男孩看到了,跑過去撿了起來,小男孩第一次觸碰,這樣的新鞋,當他雙手拿起鞋子時,神情莊重嚴肅,彷彿捧著一個重要的保障,打量著鞋子,他微微搖了搖頭,看了看已經發動的火車,有了咬嘴唇,依然跑了出去,光著一隻腳,去追火車,直到筋疲力盡,使勁把鞋子扔了出去,可是鞋子掉到了地上,沒能,被火車上的男孩接到,楊海生急得直跺腳,火車上焦急的等著自己的鞋子的小男孩看到這里,抬起了自己的另一隻腳將嶄新的皮鞋脫下,扔下火車,然後微笑著和火車下的小男孩兒揮手告別,叫男孩將兩只新鞋剪了,放在一起,開心的像,折火車揮手,彷彿跟玩兒了很久的朋友告別,故事結束了,我明白了,既然得不到就依然選擇放棄,既然選擇了放棄,就要讓放棄變得有價值,不知道在這個世上有幾個人,在失去的同時,具有這樣睿智的思想,但知道人生豐富多彩,人生短暫無常,人生有得必有失,不可能一帆風順,選擇了放棄就積極一點,豁達一點,放下心頭的包袱,輕裝上陣,也許得到的是更多更多的快樂和幸福。
Ⅷ 求一個公益廣告名字,講兩個小男孩和一雙鞋的故事。
正確的名字是《另一隻鞋子》
Ⅸ 《另一隻鞋》觀後感
看完一部作品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這時候,最關鍵的觀後感怎麼能落下!千萬不能認為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另一隻鞋》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部埃及短片《另一隻鞋子》,看後,我深受感動。
故事講的是,一名叫賽義德的窮人孩子走在人來人往的車站旁,衣服很臟,很舊,腳上破爛不堪的拖鞋壞了。男孩把它脫下走到一個小角落去休鞋,鞋子下面的底面已經磨出了一個大洞,怎麼補也補不上,賽義德十分掃興。就在這時,德拉——一個穿著體面的男孩進入了賽義德的視野。賽義德目不轉睛地盯著那擦得一塵不染的黑皮鞋,心裡十分羨慕。德拉像寶貝一樣用紙巾擦著那雙黑皮鞋,幾乎每走一步都會擦幾下,一直到上車。可是,左腳上的鞋被擁擠的人群擠掉了,這使他傷心不已。
一直躲在角落的賽義德看見了,跑過去,小心翼翼地用雙手拿起那隻他夢寐以求的皮鞋,做了一個思想斗爭,最後決定還給男孩!他以最快的速度跑向德拉乘的那列火車,但火車一直在加速,怎麼也追不上。他挺了下來,用力把鞋拋向男孩,卻差了一點兒,賽義德失望地把手放了下來。德拉看著賽義德,做了一個讓人意想不到的舉動——將另一隻鞋也拋給了男孩……
看完後,我想到了一篇《漁夫之網》。它講的是一位漁夫織的網很小,沒有捕到魚,後來聽從鄰居的勸告後,將網織大一些,捕到了很多魚。最後,他貪得無厭,想:既然這樣,就把網再織大一些吧。結果,漁網太大,捕到的魚太多,把漁船拉翻了。
俗話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影片《另一隻鞋子》中,男孩們沒有私心,而是心存善念,為別人著想。賽義德得到了最需要的鞋子,德拉雖然失去了鞋,卻收獲了美德,他們的行為感動了世界。而漁夫呢,貪得無厭的結局便是葬身魚腹。
如果不是我的,我會把我得到的還給你。如果我無法得到,我會把我有的`送給你。
贈人玫瑰,手有餘香,簡短的八個字,卻韻含了友善,給予,關愛他人的無窮快樂。生活是一面鏡子,你對它笑,它也對你笑,播下一粒真善美的種子,收獲的將是靈魂的閃光,溫馨的花香。
一個貧苦男孩兒的鞋子壞了,他到了路邊修鞋,課鞋子怎麼也修不好,他無奈,將鞋子一甩。抬頭看見了一雙嶄新的皮鞋,鞋子的主人不停的擦拭著小皮鞋,窮男孩看著小皮鞋開心地笑了。火車要出發了,由於人太多,小主人的一隻鞋被擠掉了,他想去拿,可是來不及了,只剩了一隻小皮鞋在那裡。窮男孩看到了,拿起小皮鞋向火車的方向跑去,他想把鞋還給他的主人,可火車越開越快,在最後一刻,小男孩用力把鞋朝車門的方向扔去,可並沒有扔進去。車上的男孩沉默了一會,脫下了另一隻鞋向貧苦男孩扔去,兩個人揮手告別。
這個微電影沒有一句話,卻深刻感人,詮釋了人間最美的部分,窮孩子的追鞋相送正是君子固窮的體現,富孩子的脫鞋相贈正是君子成人之美的體現,僅僅四分鍾多的視頻卻捕捉到了人類最崇高,最善良的一面,人世間的大德莫過於成全對方,有時候成全對方就是成全自己。正所謂,贈人玫瑰,手有餘香。
如果每個人都懂得給予一點,還怕這世界不夠美好?
今天,我們看了一個微電影,電影的名字叫《另一隻鞋》這個視頻主要進述了這樣一個故事。
一個貧窮的小男孩穿著一身破爛不堪的衣服和一雙拖鞋。他走著走著,突然鞋子壞了,他拖下鞋子躲在一邊修理自己的鞋子,可是鞋子始終沒有修好,小男孩有點生氣了,使勁的將自己的那隻拖鞋摔在了地上,無助地坐在火車站旁邊的椅子上四處張望,這時,他看到了一個穿著漆黑油亮的黑皮鞋的男孩從他旁邊經過,還不時地用紙擦自己心愛的鞋子。小男孩心想:我要是能有這么一雙皮鞋,那該多好啊!這時火車鳴笛了,穿黑皮鞋的男孩被他的爸爸拉著上了火車,小男孩隨著人群上了火車後發現自己的一隻鞋被擠掉在了地上,小男孩想下去拿,可火車已經發車了,他無法撿回自己心愛的鞋子了。那個沒有鞋穿的小男孩,拿起鞋子猶豫了一會兒後,拿著鞋子去追那輛火車了,小男孩想把鞋還給他,可火車越開越快,緊急之下,小男孩將鞋子扔了出去。可惜火車上的那個小男孩並沒有接住,鞋子又掉在了地上。火車上的小男孩看見他沒有鞋穿不還幫自己,於是就把自己腳上的另一隻鞋扔了下去。故事就這樣結束了!
看完這個視頻後,我感受到了:我們應該學習這兩個男孩的所作所為,盡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幫助別人。既然自己得不到,成人之美,幫助別人。自己不需要的,那就給需要的人去用。善良,就是人生最耀眼的太陽。
善良的人總會有好報,你給予別人一分,別人也回報你十倍,有個視頻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
一個貧窮的小男孩兒在人來人往的街上走著,一不小心,他穿的拖鞋壞了一隻,用盡全部的辦法,可最終還沒能修好。這時他看見了一個男孩兒,他穿著一雙閃閃發亮的黑皮鞋,邊走邊擦拭著上面的灰塵,小男孩兒十分羨慕,很喜歡那雙黑色的皮鞋。火車來了,穿黑皮鞋的小男孩兒被他的爸爸拉上了車。由於人群擁擠,所以他掉了一隻皮鞋。火車啟動了,他卻不能去撿那隻鞋。
這時貧窮的小男孩兒撿起那隻鞋,赤著腳丫追趕火車,可他跑不動了,於是決定把鞋子扔進車里,可惜沒有扔進去。火車上的男孩兒看到這一幕,把自己另一隻鞋子也扔給了貧窮的小男孩兒,並朝他感激地揮了揮手。
看完這個視頻後,我心裡大有感觸,文中的那個貧窮的小男孩兒是我真正的明白了莫以善小而不為,莫以惡小而為之的道理。一件東西,即使自己再喜歡不是自己的,也不可以去碰,人生的道路上必定也會有坎坷,可我們要永遠相信好人有好報這句話!
這是一位年僅二十歲的埃及青年,捕捉到了人類最崇高、最善良的一顆純朴童心,並製作出了這部四分鍾的微電影。
車站的時鍾馬上就要到點了,火車馬上就要進站了,這時一個小男孩步履蹣跚的走來,他的一隻拖鞋壞掉了,他走到車站旁的一個小石墩坐下修理他的拖鞋,但是他的拖鞋已經無法再修補了,他用渴望的眼神看著來來往往的行人都穿著的鞋很是羨慕。
這時車站的進站鈴想起,有一個小男孩正在系他的黑皮鞋鞋帶,他的家人催促他趕緊上車,就在他上車期間,一隻腳的鞋子跟掉了,小男孩看到了,撿起落在地上的鞋子,他拿著鞋子奔跑想追上火車上的小男孩遞給他,但是始終跑得慢了一步,火車速度越來越快,小男孩光著腳拿著鞋想追卻追不上,後來他想不行就將鞋子扔給他,他扔了出去,但是火車上的小男孩沒有接住,這時火車越來越遠,火車上的小男孩做了一個舉動,他脫下自己腳上的鞋,朝著小男孩扔了過去,並且朝他揮了揮手,沖他笑了笑,小男孩也看到了他的舉動,會心的一笑,看到這里讓我很感動。
劇中沒有一句台詞卻感動了世界上不同種族、文化的人,榮獲埃及盧克索電影節大獎。它告誡我們:貧苦時要堅守底線,富有時要學會給予和成全。沒有一句說教,卻勝過無數句說教!當善良遇見善良,就會開出世界上最美的花朵。如果不是我的,我會把我的到的,還給你。如果我無法得到,我會把我有的給你。兩個善良的小男孩,做出了讓人感動的舉動。有時候有太多事我們面對卻沒有他們做得那麼好,是我們想得太多了,還是我們心裡缺少了什麼想不到這些,所以看完這個微電影,讓我深思了一會兒。
Ⅹ 微電影《另一隻鞋》有感
沒有一句台詞,四分鍾的電影,卻—— 感動了無數人
電影的開始是一個窮苦的孩子,他的兩雙拖鞋已經破爛得不成樣子,而且其中的一隻已經不能穿了,他坐在石階上,企圖修好自己的鞋子,可是無論他怎樣修,最終還是沒修好,無奈的他抬起了頭。
這時,突然一雙黑的發亮的皮鞋進入了他的眼簾,它黑得就像一對寶石,男孩也對它愛不釋手,時不時就用紙巾擦拭它。
那個窮困的小男孩目不轉睛的盯著那雙皮鞋,皮鞋走到哪裡,他的目光就跟隨到皮鞋到了那裡。然後他又看了看自己手中的拖鞋,情不自禁的搖了搖頭,然後便又盯著那雙鞋子了。
叮鈴鈴,叮鈴鈴......火車的鍾聲打斷了他,穿皮鞋的小男生也該上車了,他非常擔心自己腳上的鞋子,害怕別人踩臟了它。但是盡管他小心翼翼的愛護著鞋子,可是那雙鞋子還是趁他不注意時被別人踩掉了。
火車已經開走,小男孩沒有多餘的時間去撿那雙鞋子了。
正當小男孩傷心時,那個窮困的男孩跑了出來,他撿起那雙皮鞋,看了看站在火車上的小男孩,然後飛快的上火車行駛的方向跑去,跑看跑著,他實在跑不動了,而飛車越開越遠。
此時,他就把手中那隻烏黑發亮的鞋使出吃奶的勁向火車的方向投了過去。可車上的男孩並沒有接住,他看了看那個貧窮孩子腳上的一隻鞋,想了想,便把他腳上的那隻鞋也扔了出去,貧困的小男孩撿起了鞋子,用感激的眼神看著那個富有的小男孩。
這部電影告訴我們:貧困時要堅守底線,富有時要學會給予與成全。
如果不是我的,我會把我得到的還給你,如果我無法得到,我會把我有的給你。
這種品德難道不值得我們學習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