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百科 > 哪個國家獲得的金棕櫚獎電影最多

哪個國家獲得的金棕櫚獎電影最多

發布時間:2023-03-05 04:03:21

⑴ 世界上比較著名的電影節都有哪些分別在哪個國家

1.歐洲三大電影節
(1)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32年,是世界上第一個國際電影節,故被稱為「國際電影節之父」。最高獎是「金獅獎」。
(2)戛納國際電影節創立於l939年。最初是為對抗當時受義大利法西斯政權控制的威尼斯國際電影節而創辦,最高獎是「金棕櫚獎」。1993年陳凱歌《霸王別姬》獲「金棕櫚獎」,是第一部「金棕櫚獎」華語電影。
(3)柏林國際電影節創立於20世紀50年代初,最高獎是「金熊獎」。l998年張藝謀《紅高粱》獲第38屆最佳影片「金熊獎」,是首部「金熊獎」華語電影。
2.美國奧斯卡電影金像獎
奧斯卡電影金像獎是當前世界上影響最大、歷史最悠久的電影獎,與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被稱為世界影壇最重要的四大電影獎。主要項目有最佳影片獎,最佳女演員和男演員獎,最佳導演獎。

⑵ 第62屆戛納電影節的金棕櫚獎獲獎國家及次數統計

美國 18次
義大利 12次
法國 9次
英國 8次
丹麥 日本 4次
比利時 前蘇聯 瑞典 聯邦德國 塞爾維亞和黑山 2次
阿爾及利亞 巴西 中國 捷克斯洛伐克 希臘 印度 伊朗 墨西哥 紐西蘭 波蘭 西班牙 瑞士 土耳其 1次

⑶ 泰國電影大象 獲了什麼獎

泰國電影大象獲了金棕櫚獎。《大象》贏得了2003年第56屆戛納電影節的最高獎「金棕櫚」大獎,同時獲得個人「最佳導演」獎項。

《大象》受到贊譽的地方主要有兩點。從形式上看,《大象》的拍攝手法和敘述手段獨到新穎。整部電影始終實踐著攝影機跟隨人物移動的規約,藉由長時間的跟隨鏡頭創造出客觀冷靜的影像效果。

從內容上看,格斯·范·桑特在《大象》中不置評論的觀念也為人贊賞。格斯·范·桑特原初計劃是為「哥倫拜恩校園事件」製作一部紀錄片,後來放棄了這一想法,轉而製作敘劇情片。

金棕櫚獎是法國戛納國際電影節的最高獎項,與德國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義大利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金獅獎均為電影領域的國際最高獎項。

⑷ 世界上有幾大電影節分別在哪個國家幾月份舉辦最高獎項最高獎項是什麼

法國戛納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39年,每年5月10日至21日,最高獎為金棕櫚獎;

德國柏林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51年,每年2月7日至18日,最高獎為金熊獎;

義大利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31年,每年8月30日至9月9日,最高獎為金獅獎;

西班牙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創辦1953年,每年9月21日至30日,最高獎金貝殼獎;

日本東京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85年,每年10月28日至11月5日,最高獎為東京大獎;

俄羅斯莫斯科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59年,每年7月16日至29日,最高獎為聖.喬治獎;

捷克卡羅維法利國際電影節: 創辦於1946年,每年7月5日至15日,最高獎為水晶球獎;

埃及開羅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76年,每年11月7日至18日,最高獎為金字塔獎;

中國上海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93年,今年起每年6月上旬,最高獎為金爵獎;

加拿大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77年,每年8月25日至9月4日,最高獎美洲大獎;

阿根廷馬塔布拉塔國際電影節:創辦1989年,每年11月6日至25日,最高獎金樹商陸獎。
九大世界A級國際電影節:除了西班牙的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和阿根廷的馬塔布拉塔國際電影節以外的其它9個世界A級國際電影節合稱為世界 9大A級國際電影節。

五大國際電影節:法國戛納電影節、德國的柏林電影節、義大利的威尼斯電影節、加拿大的蒙特利爾電影節以及捷克的卡羅維發利電影節是國際電影聯合會確定的國際五大電影節。

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在世界A級國際電影節中排名前三的法國戛納電影節,德國柏林電影節和義大利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合稱為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有著最為深遠的影響,無論是金棕櫚獎,金熊獎還是金獅獎,其權威性,藝術性,科學性,都足以媲美奧斯卡金像獎。

中國四大電影節:上海國際電影節,金雞百花電影節,中國長春電影節,珠海電影節合稱中國四大電影節。

中國電影四大獎:中國電影金雞獎,大眾電影百花獎,中國電影華表獎,中國電影童牛獎

⑸ 戛納國際電影節的歷屆之最

歷屆戛納國際電影節獲獎之最第一位獲得金棕櫚獎的女導演簡·坎皮恩紐西蘭籍女導演於1993年第46屆憑借《鋼琴課》將金棕櫚大獎收入囊中,此外還於1986年憑《果皮》獲得第39屆短片金棕櫚獎,成為唯一一名同時獲得金棕櫚大獎與短片金棕櫚獎的導演。第一位獲得金棕櫚獎的中國導演陳凱歌中國導演陳凱歌於1993年第46屆憑《霸王別姬》獲得最佳影片金棕櫚獎,也是截止目前唯一一位獲得過金棕櫚獎的中國導演(包括華語影人),與之同時獲得金棕櫚獎的是紐西蘭籍女導演簡·坎皮恩執導的《鋼琴課》,這也是戛納歷史上罕見的「雙黃蛋」。獲獎最多的導演(3次最佳導演獎、1次金棕櫚獎、1次評審團大獎)科恩兄弟喬爾·科恩與其弟伊桑·科恩先後於1991年第44屆《巴頓·芬克》、1996年第49屆《冰血暴》、2001年第54屆《缺席的人》三度獲得最佳導演獎,此外還於1991年第44屆《巴頓·芬克》獲得金棕櫚獎、於2013年第66屆《醉鄉民謠》獲得評審團大獎。 獲得兩次金棕櫚獎的導演阿爾夫·斯約堡先後於1946年第1屆《伊麗斯和上尉的心》、1951年第4屆《朱麗小姐》兩度獲得電影節大獎(金棕櫚前身)。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先後於1972年第25屆《對話》、1979年第32屆《現代啟示錄》兩度獲得金棕櫚獎。今村昌平先後於1983年第36屆《禉山節考》、1997年第50屆《鰻魚》兩度獲得金棕櫚獎。 埃米爾·庫斯圖里察先後於1985年第38屆《爸爸出差去了》、1995年第48屆《地下國度》兩度獲得金棕櫚獎。比爾·奧古斯特先後於1988年第41屆《征服者佩爾》、1992年第45屆《情天未老》兩度獲得金棕櫚獎。達內兄弟讓·皮埃爾·達內與呂克·達內先後於1999年第52屆《美麗羅塞塔》、2005年第58屆《孩子》兩度獲得金棕櫚獎。邁克爾·哈內克先後於2009年第62屆《白絲帶》、2012年第65屆《愛》兩度獲得金棕櫚獎,此外還於2005年第58屆憑《隱藏攝像機》獲得最佳導演獎,之前還於2001年第54屆憑《鋼琴教師》獲得評審團獎。 擔任過戛納國際電影節評審團主席的女演員(10位)奧莉薇·黛·哈佛蘭(1965年第18屆)、索菲亞·羅蘭(1966年第19屆)、米歇爾·摩根(1971年第24屆)、英格麗·褒曼(1973年第26屆)、讓娜·莫羅(1975年第28屆&1995年第48屆)、弗朗索瓦絲·薩岡(1979年第32屆)、伊莎貝爾·阿佳妮(1997年第50屆)、麗芙·烏曼(2001年第54屆)、伊莎貝爾·於佩爾(2009年第62屆)、簡·坎皮恩(2014年第67屆) 兩次獲得最佳女主角的女演員海倫·米倫先後於1984年第37屆憑《卡爾》、1995年第48屆憑《喬治王的瘋狂》兩度獲得最佳女主角獎。伊莎貝爾·於佩爾先後於1978年第31屆憑《維奧萊特·諾齊埃爾》、2001年第54屆《鋼琴教師》兩度獲得最佳女主角獎。芭芭拉·赫希先後於1987年憑《羞怯的人》、1988年第41屆憑《隔離的世界》兩度獲得最佳女主角獎,也是唯一一位蟬聯影後的女演員,不過第二次獲獎時是與同片的其他兩位女演員。 兩次獲得最佳男主角的男演員傑克·萊蒙先後於1979年第32屆憑《中國綜合症》、1982年第35屆憑《大失蹤》兩度獲得最佳主角獎。馬塞洛·馬斯楚安尼先後於1970年第23屆憑《匹薩一角》、1987年第40屆《黑眼睛》兩度獲得最佳主角獎。 最年輕的影帝/影後柳樂優彌2004年第57屆年僅14歲的柳樂優彌憑《無人知曉》擊敗中國男演員梁朝偉獲得最佳男演員獎,成為戛納影史上最年輕的影帝。 艾米莉·德奎恩1999年第52屆年僅18歲的艾米莉·德奎恩憑借《羅塞塔》成為戛納影史上最年輕的影後, 而此前最年輕的影後為伊莎貝爾·於佩爾,她於1983年第36屆憑《皮耶拉的故事》獲得影後是才22歲。 唯一榮獲金棕櫚獎的紀錄片《華氏911》邁克爾·摩爾的《華氏911》於2004年第57屆獲得金棕櫚獎,從而成為歷屆上唯一一部榮獲金棕櫚獎的紀錄片。首位獲得金馬車獎的華人導演賈樟柯2015年5月14日晚舉行的2015年戛納導演雙周開幕式上,中國導演賈樟柯被授予「金馬車」獎,成為獲得這一榮譽的首位華人導演。「金馬車獎」是戛納導演雙周2002年設立的終身成就獎,由法國電影導演協會負責評選,目的是表彰「純粹的電影天才」,獎項的名稱源自法國電影宗師讓·雷諾阿作品《金馬車》。此前,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大衛·柯南伯格、吉姆·賈木許等知名導演曾獲得這一殊榮。 首位獲得榮譽金棕櫚獎的女性影人阿涅斯·瓦爾達 2015年在第68屆戛納電影節閉幕典禮上,將頒發榮譽金棕櫚獎給阿涅斯·瓦爾達。僅伍迪·艾倫於2002年、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於2009,以及貝納多·貝托魯奇於2011年領到這份戛納電影節董事會頒發的至高獎項,頒發給作品享譽全球,卻從未獲得金棕櫚獎的導演。阿涅斯·瓦爾達是首位領到該獎座的女性導演:她以傳奇性的幽默感發表感言:「我的電影從來沒像他們的賣座!」

⑹ 奧斯卡和金棕櫚哪個有更有含金量

奧斯卡獎是美國國家電影藝術最高獎。它表彰的電影,是基於好萊塢工業體系下製作電影,獲獎人員、電影大多來自美國本土電影產業體系。當然奧斯卡也評選最佳外語片之類獎項,但著重考慮政治、商業因素,考慮大眾審美標准、觀影體驗與劇情,因此獲得奧斯卡獎項的電影基本都有很高的票房。

金棕櫚獎是法國戛納國際電影節的最高獎項。它的評審團由專業電影製作人、演員組成,每年的評審團主席都是更換的,這也讓金棕櫚獎每年主題都有變化,畢竟評審團主席的欣賞電影角度都不同。在戛納電影節上獲獎的電影,側重於電影的藝術性、劇情社會深度、電影鏡頭、場面調度等,一般都是小眾化、拍攝或製作藝術有一定高度的。

對於二者的含金量,從社會影響力、影迷喜愛認可度來看,奧斯卡獲獎作品更勝一籌,畢竟這些作品都是在全球進行播放,大眾都是喜愛,因此有說法奧斯卡是走「大眾屌絲路線」的。從電影拍攝角度、製作方面來看,金棕櫚更勝一籌,這些獲獎作品是得到全球電影大咖們認可的,電影本身藝術性高,因此有人說金棕櫚是「小眾精英路線」。

簡單可以概括為,電影圈內專業人員更認可金棕櫚,對於觀眾來說更認可奧斯卡。

⑺ 第70屆戛納電影節落幕 《小城二月》獲短片金棕櫚獎

北京時間5月29日凌晨,第70屆戛納電影節正式落下帷幕。來自11個國家的18部電影參與角逐金棕櫚,最終,瑞典導演魯本·奧斯特倫德的新片《自由廣場》獲得金棕櫚最佳影片大獎,法國導演羅賓·坎皮略的電影《每分鍾120擊》獲得評審團大獎。而最讓中國觀眾驚喜的是,華語短片《小城二月》獲得了短片主競賽單元最高獎項——短片金棕櫚獎,這是中國電影繼1993年陳凱歌的《霸王別姬》之後,再一次捧得金棕櫚獎杯。下面鹿豹座小編就帶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這部電影。


據了解,邱陽是江蘇常州人,曾赴澳大利亞學習電影,他的畢業作品《日光之下》此前也曾入選過戛納電影節的基石單元。邱陽在電影節上接受媒體采訪時透露,《小城二月》的靈感來源於家鄉常州的一則新聞報道,某小區多次走失小孩,但卻不了了之,過了一段時間,走失的小孩又自己走回了家。這吸引了邱陽,他想探究背後發生的故事。而對於片中女孩失蹤的原因,導演邱陽對媒體稱,自己透露了一些細節,比如父親言談中透露母親其實經常打孩子,但他不想講一個「受害者和加害者分明」的故事。

鹿豹座小編了解到,《小城二月》的執行製片和剪輯師都是第一次做電影,當時邱陽在江蘇籌備《小城二月》,需要人手幫忙,才讓這兩個熱愛電影的年輕人有了進入電影圈的機會,沒想到第一部參與的片子就拿了短片金棕櫚。

⑻ 電影金棕櫚獎是哪一個國家的電影金獎

金棕櫚獎是戛納國際電影節的最高榮譽,從1957年開始頒發。前身為「金鴨獎」,即「電影節大獎」,從1946年第一屆戛納國際電影節開始設置,因其獎杯為金制棕櫚枝,故稱「金棕櫚」。金棕櫚獎與金獅獎、金熊獎並稱為電影節三大最高榮譽象徵
嘎納(Cannes),是法國南部的一個市鎮,位在濱海阿爾卑斯省的蔚藍海岸地區,鄰近地中海。戛納以其優美的沙灘及每年5月舉辦的戛納電影節聞名。戛納的周邊區域已發展成一個高科技的重地,Sophia-Antipolis的科技園區就位在戛納後方的山丘上

閱讀全文

與哪個國家獲得的金棕櫚獎電影最多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after3免費完整下載 瀏覽:946
監獄暴力犯罪電影 瀏覽:568
韓國電影愛情片打電話邂逅 瀏覽:817
北京送快遞小哥電影 瀏覽:640
金希貞的全部韓劇電影在線觀看 瀏覽:285
以前有部電影裡面有個女鬼 瀏覽:548
木星上行國語版在線免費觀看 瀏覽:421
《飛奪瀘定橋》電影 瀏覽:478
1905下載的視頻在哪個文件夾 瀏覽:972
美片 瀏覽:150
外國一個電影騎著發火的摩托 瀏覽:1000
晚上我經常和我的父母一塊看電視英語 瀏覽:631
韓國阿強和阿珍是什麼電影 瀏覽:312
看電影九排 瀏覽:308
天主教宗教題材電影 瀏覽:417
二戰電影虎虎虎國語版 瀏覽:332
戰斗機 電影 瀏覽:937
成龍教外國小孩功夫電影叫什麼 瀏覽:672
看電影怎麼英文怎麼翻譯軟體 瀏覽: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