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關於電影《桑拿》.
芬蘭89%信奉基督教路德宗,有百分之一的人口是東正教徒。
1556年芬蘭成為瑞典的一個公國。
1554一1809年芬蘭淪為戰場,長期陷於戰亂。
1721年瑞、俄簽訂《烏西卡烏布基和約》,芬蘭東南地區為 沙俄吞並,芬蘭史稱之為「大仇恨時期」。
我特意查了下芬蘭歷史,感覺1595芬蘭與俄國劃分國界屬於作者的杜撰。芬蘭直到十九世紀初才脫離瑞典達六世紀的統治,十六世紀不太可能有劃定國界這回事。所以,作者大概是用這么一種其實很情緒的情境去影射宗教。
西方教會對禁止神像膜拜是曖昧的,東方教會放棄了神像膜拜,原因主要是神像膜拜容易引起政府與教會的摩擦。東正教又稱俄羅斯正教,片中的俄羅斯人對沼澤的放棄,我覺得是不靠譜的,俄羅斯人不太可能對自己國家的宗教毫無所知。
我首先認為,導演對東正教的態度是不極端的。「地獄是上帝所不知道的時空」這句話不可能是基督教正宗中的教義。
影片中的哥哥帶有贖罪意識,他感受到自己的罪,但是身上有著民族解放的責任。影片中的弟弟最後接受了東正教洗禮之後成為東正教信徒。所謂國境的劃定,對土地的爭執,最後卻是雙方對這塊土地的放棄,這是作者對國家和信仰關系的一個反映,一條即使是血換來的線也不能將人分屬。
瑪利亞的神像,與父親生活在一起的處女,弟弟的強暴慾望銘刻在弟弟內心。遠離戰爭遠離人群遠離國家的父女給予了他們食物,然後父親被殘殺,女兒被禁錮於地窖。影片的地窖是個什麼地方,是弟弟。他將女孩囚禁最初並不是因為擔心大哥會謀殺她,而是他的欲,這欲轉化成了罪並且永遠炙烤著弟弟。他一直認為自己解脫是回去拯救女孩,只要她活了他就能得救,隨著沼澤的深入,他看到了「用最污穢的東西建造的」白色表面的房子,地窖已經被搬上了地上。
我覺得這里的關系很微妙,基督教中得到救贖的有善功,那麼對於弟弟來講,他回去從他的地窖中放出女孩是不是善功?
東正教中認為得到救贖是道成肉身,通過與基督的神秘聯合成為從屬,成為另一種生命。片中出現的血,五官的殘損,都是道成肉身與神連接的過程。
所以弟弟最終不是通過表面的善功得到救贖,而是獻出身體,連接然後從屬於神,得到了拯救。足以看出芬蘭是一個宗教信仰多麼自由的國家,作者的觀點就在於此。
我個人體會道成肉身中這種方式,跟道教有相同之處。道教通過氣功,煉丹,經脈,修煉,達到化仙,達到溶於自然。而此片中,洗禮,聖體血,終傅,達到從屬與神。兩種宗教境界可見一斑。
地窖里的女孩是對童貞女瑪利亞的影射,是呼喚弟弟的神。
而村裡姑娘,是哥哥的訴求,大哥將自己的責任託付與她,通過弟弟完成了五官的終傅,然後抹掉了自己的「國家責任」。村裡的姑娘不像是村裡的人,「國家責任」在這個遠離塵世的沼澤之地無法融進去。
貫穿全片的是受禮,浸在水中洗清原罪和本罪。這跟桑拿沒有關系。
我最喜歡的細節是大哥怕水,所以他去水邊總是握著劍,我覺得這有點東方的味道,人的恐懼外化為了對武器的依賴,實際上這種刻畫也是一種影射。是暗示哥哥對洗罪救贖的恐懼,他為什麼會恐懼,是因為他身上的責任令他無法洗罪。
而佩著劍面對著水,這里的詩意令我感觸萬千。
大哥在末尾對村婦說他對弟弟的愛源於家族和國家責任。
村裡的人包括姑娘的父親都對她沒有愛。
片中唯一的愛是被宗教所禁錮的同志之愛。
我總體感覺這部電影,有些東西表述的太朦朧,隱喻過多,有些鏡頭連接過於凌亂,對節奏的控制不夠流暢。
而片子的濕地氛圍,異化了的宗教感,神秘,這些氣息都傳達了出來。是值得一看的。
另外桑拿的起源是滿足亞寒帶地區人的出汗需求。芬蘭男子不育症高。睾丸對溫度非常敏感。
-------- 轉自豆瓣
2. 有什麼關於民國的破案電視劇或者電影嗎
《民國奇探》、《心宅獵人》、《紳探》等。
一、《民國奇探》
《民國奇探》是由張偉克執導,胡一天、張雲龍、肖燕領銜主演的民國輕喜探案劇。
該劇講述了在民國時期的上海灘,留英歸來的高材生路垚、巡捕房探長喬楚生聯手女記者白幼寧,偵破一個個離奇案件、伸張正義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