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似水流年》主題曲《安娜安娜》為什麼網上找不到呢誰能介紹一下這部電影和音樂啊
電影片名:似水流年
影片類型:劇情
片長:USA 96 min、HK 120 min
國家/地區:中國香港
對白語言:粵語 漢語普通話
色彩:彩色
幅面:35毫米遮幅寬銀幕系統
混音:單聲道
攝制格式:35 mm
洗印格式:35 mm
製作公司:青鳥電影製片有限公司 Bluebird Movie Enterprises Ltd. [香港] Hong Kong Pineast Pictures
上映日期:中國香港 1984年9月7日、美國 1985年4月8日
演職員表
導演 Director:嚴浩 Ho Yim
編劇 Writer:孔良 Liang Kong
演員 Actor:
顧美華 Josephine Koo ..........張珊珊 Coral Zhang
斯琴高娃 Siqin gaowa ...........阿珍 Pearl
謝偉雄 Weixiang Xie .............孝松
周沄 Yun Zhou .....................忠叔
邢馬力 Mali Xing ...................王老師
許瑞萍 Ruiping Xu ................許老師
製作人 Proced by:夏夢 Meng Xia .....procer
原創音樂 Original Music:鬼太郎 Kitaro
攝影 Cinematography:潘恆生 Hang-Sang Poon
剪輯 Film Editing:健健 Kin Kin
藝術指導 Proction Designer:張叔平 William Chang
劇情介紹
香港小姐朱珊珊因與妹妹發生遺產糾紛,心裡十分煩惱,正值鄉下祖母逝世,遂決定動身前往離別20年的粵東潮汕老家奔喪。在家鄉,她見到了童年夥伴阿珍和孝松,他倆已經結婚,並生有一個女兒。阿珍現在是一村裡的小學校長,能說會寫,是一家之主,而孝松則只知在耕田不問其他,阿珍很愛自己的丈夫和女兒。當阿珍夫婦倆得知珊珊的事業與戀愛煩惱後,決定共同安慰珊珊。可是,女人的嫉妒心讓阿珍在同情珊珊之餘,又對珊珊與孝松的接觸懷有戒心。一天,珊珊見孝松赤腳在田裡幹活,就買了一雙水鞋給他,孝松怕引起誤會,將水鞋藏於閣樓上,不想,吃晚飯時,水鞋掉了下來,這引起了夫婦從未有過的誤會,揚言要離婚。珊珊的妹妹在香港將事態搞大,珊珊不得不離鄉返港,阿珍去送她,兩人對視良久,從對方的眼睛裡都看到了理解和酸澀。
幕後製作
關於電影
這是一部散文式的詩意電影。似有故事,又無故事,一個香港小姐匆匆地來又匆匆地離去,似水流年,每個人都有了不知不覺的變化,而內心深處那份年少的記憶則永遠不會忘掉。影片是香港與內地電影工作者合拍的第一部反映當代生活的作品,風格清新雋永,場景簡朴,手法紀實,但提供給了觀眾豐富的視聽信息。這里有最古老的鄉風民俗與最現代的生活方式 ,映襯了濃郁的社會氛圍與人物細微纖巧的心理情緒。使觀眾得以用一種親切平和的方式,來感覺這種恬淡、淳厚的人生。該片被評為香港80年代十大名片之首。
在老電影中,很少有能象《似水流年》這樣人一直懷念著的,這部由嚴浩導演,斯琴高娃和顧美華主演,張叔平負責美術,喜多郎配樂的電影,似乎有許多讓人難以忘懷的的理由。故事裡淡淡的情感、美麗的潮汕風景、片中的音樂、顧美華幽雅的氣質,這些都令觀眾長久地感動和懷想。
導演
說起嚴浩,一般觀眾可能並不熟悉。但是作為香港電影新浪潮的干將,嚴浩在80年代前後的香港電影界有非常重要的位次。他是香港影壇最早赴國外學習電影的導演之一,1973年畢業於倫敦電影學院。同年返港,進入無線電視編劇組,電視劇處女作《北斗星》第二集,後又參與編導警匪片集《國際刑警》、《年輕人:1977》、《年輕人:藝術人生》、《奇趣錄》等反映現實的電影劇。其中《國際刑警》獲美國紐約國際電視節銅牌獎。1978年執導香港第一部新浪潮電影《茄哩啡》,由此,香港電影進入新浪潮時代。八十年代後期和九十年代初,他拍攝了「大陸三部曲」,表達了他對大陸文化的好奇和關注。此後他赴好萊塢發展,近年創作重心又轉回大陸。
美術
一說起張叔平,可能首先想到的是王家衛。沒錯,王家衛、杜可風、張叔平是創作鐵三角,他們三個人合力打造了無數美輪美奐的現代夢境。張叔平原籍無錫,曾於加拿大修讀電影。是香港首屈一指的美術指導,曾多次獲得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美術指導及服裝設計獎。除了作為美術師之外,近年更屢次參與剪接工作,融合細密的心思和敏銳的觸覺,成為香港首屈一指的剪接指導。在王家衛的電影里,張叔平一次又一次盡情發揮他的才華稟賦,精緻細膩的人物造型、視覺效果、和布景設計。也許他的人生,就是嚴謹的設計和構想的不確定性的完美結合。
配樂
有人曾經驚嘆,為什麼一個日本人做的中國音樂比中國人做的還要中國,說的就是這部電影的配樂喜多郎。喜多郎原名高橋正則,1953年2月4日生於日本愛知縣的豐橋市。1976年後,他在許多亞洲國家長期旅行采風。早在80年代初期,他就發表了《絲綢之路》系列。除了《似水流年》的配樂之外,喜多郎廣為人知的電影配樂作品還有《宋家王朝》配樂。
精彩花絮
·「則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來源於《西廂記》。
·編劇孔良是文學系進修班畢業的。後在珠江電影製片廠工作。
·張叔平在此片中,出於某種原因化名章叔屏。
·《似水流年》獲1985年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編劇、最佳女主角、最佳新人、最佳美術六項大獎。
·1987年10月,《似水流年》申請參加金馬獎,但由於此片外景地在大陸,因此被組委會以時間不及為由婉拒。
·嚴浩對自己作品的評價是:「我的電影畫面很感性、很唯美,戲裡面的人物性格很復雜。」
·嚴浩的父親就是聞名遐邇的《金陵春夢》的作者嚴慶澍,筆名唐人。
所獲獎項
影片獲得第四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劇本、最佳女演員 、最佳新人、最佳美術指導6項獎。
網路傳送門:http://ke..com/view/77700.htm
主題曲: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u1wFxszYLdc/
B. 有一部電影,是講了一個女孩騎馬的電影(好像是這樣),很久很久的,是美國電影,請問這部電影的名字是
《玉女神駒》的劇情簡介
伊麗莎白·泰勒年僅十二歲時主演的成名作,她在片中飾演極愛騎馬的女孩維拉韋.布朗,偶然遇到退役騎師蓋隆尼,邀他回家用膳。
布朗先生讓他留下來工作,維拉韋乃希望他幫忙訓練愛駒參加全國馬術大賽。然而布朗家並無足夠的錢支付報名費,直至母親給她一筆在多年前贏得的英吉倫海峽游泳比賽的獎金才解決問題。
在溫馨感人的倫理故事結束後,是一場壓軸的精彩馬術大賽,將觀眾情緒帶至高潮。導演克拉倫斯·布朗拍出了一部水準甚高的家庭電影,年輕的泰勒固然表現出少女的朝氣和夢想,童星出身的蓋隆尼在指導另一個新童星時也感情高度投入,演來渾身是戲。三十多年後他再度與另一童星泰坦.歐尼爾主演本片續集《玉女情懷》。
(2)婦邢中的騎馬術是哪個電影擴展閱讀:
角色介紹
1、威薇(演員伊麗莎白·泰勒)
布朗家的三女兒,極愛騎馬的女孩,開朗活潑,熱愛馬術並對其執著,受到布朗太太的鼓勵與麥·泰勒一起參加馬賽,在各種不利的狀況下,威薇女扮男裝出賽。
2、布朗太太(演員安妮·里維爾)
布朗太太是一名勤勞的家庭主婦,一個充滿智慧的母親,為感激恩師而收留麥·泰勒,並讓對方在自己的店中做工自食其力,布朗太太還鼓勵愛馬如命的女兒威薇與麥·泰勒一起參加馬賽,並給了女兒一筆在多年前贏得的英吉倫海峽游泳比賽的獎金,幫女兒解決賽馬資金的問題。
3、麥·泰勒(演員米基·魯尼)
是布朗太太已故恩師之子,他四處流浪尋找發跡的機會,作為不速之客來到布朗家並受到熱情招待。布朗先生讓他留下來工作,威薇希望他幫忙訓練愛駒參加全國馬術大賽。麥也克服失敗之心病,重新騎上馬背。
C. 推薦好看的歐美電影!謝謝!
首推《阿甘正傳》,《肖申克的救贖》,《綠色奇跡》了,這一類都是優秀的劇情片,愛情片可以看《風月俏佳人》《諾丁山》《假結婚》啊,懸疑片可以看《致命魔術》《大偵探福爾摩斯》《幽靈船》等
D. 情深深雨蒙蒙中的如萍母親王琳琳的扮演者演過那些影視!
1993《情滿珠江》飾 張越美
1995《男人沒煩惱》飾 肖茜 肖萌
1998《找不著北》飾 何琪
1998《上海滄桑》飾 雁兒格格
1998《至高榮譽》飾 梁子怡
1999《難舍真情》飾 麥小文
1999《愛情跳棋》飾 吉小璐
1999《命運風暴》飾 陳蘭
2001《情深深雨蒙蒙》飾 王雪琴 合作演員:趙薇 林心如 蘇有朋 古巨基
2002《心不再遙遠》飾 子璇
2002《法不容情》飾 喬茵
2002《某年某月某一天》飾 江玄月
2002《啼笑因緣》飾 雅琴 合作演員:袁立 胡兵 劉佩琦
2003《一網情深》飾 徐徐
2003《末代皇妃》飾 夜來香
2003《無悔的忠誠》飾 劉玉婉
2003《走進八里堡》飾 蘇改鳳
2003《心不再遙遠》飾 朱子旋
2004《漢光武大帝》飾 佘賽蘭
2004《她從海上來》飾 孫用蕃
2004《空房子》飾 丁亞蘭
2005《新醉打金枝》飾 寶貴妃
2006《真情無限之繼母》飾 苗芳
2007《笑著活下去》飾 徐麗然
2008《情之債》飾 叢雅芬
2008《五十玫瑰》飾 方菲
2009《新一剪梅》飾 邢寡婦
2009《刁蠻新娘》飾 大太太方氏
電影:
1988年《綠蔭》參加演出,演個學生
1989年《上海舞女》飾 白麗娜
1999年《說出你的秘密》飾 沙平
2007年《色·戒》 參加演出
該演員姓名是王琳,不是王琳琳。謝謝!希望採納!
E. 滿清十大酷邢是什麼
滿清十大酷刑
<剝 皮>
剝的時候由脊椎下刀,一刀把背部皮膚分成兩半,慢慢用刀分開皮膚跟肌肉,像蝴蝶展翅一樣的撕開來..最難的是胖子,因為皮膚和肌肉之間還有一堆油,不好分開。
另外還有一種剝法,不知道可信度多少。方法是把人埋在土裡,只露出一顆腦袋,在頭頂用刀割個十字, 把頭皮拉開以後,向裡面灌水銀下去。由於水銀比重很重,會把肌肉跟皮膚拉扯開來,埋在土裡的人會痛得不停扭動,又無法掙脫,最後身體會從從定的那個口「光溜溜」的跳出來,只剩下一張皮留在土裡...
皮剝下來之後製成兩面鼓,掛在衙門口,以昭炯戒。最早的剝皮是死後才剝,後來發展成活剝。
<腰 斬>
由於腰斬是把人從中間切開,而主要的器官都在上半身,因此犯人不會一下子就死,斬完以後還會神智清醒,得過好一段時間才會斷氣。
明成祖殺方孝孺就是用腰斬,傳說一刀下去之後,方孝孺還以肘撐地爬行,以手沾血連書「篡」字,一共寫了十二個半才斷氣
<車 裂>
即五馬分屍,很簡單,就是把受刑人的頭跟四肢套上繩子,由五匹快馬拉著向五個方向急奔,把人撕成六塊。 記得商鞅就是受五馬分屍之刑。
要把人的頭跟四肢砍下來都得花不少力氣,更何況是用拉扯的。而受刑人身受的苦處更可想而知。真到撕開的時候,恐怕受刑人已經不會覺得痛苦了。痛苦的是正在拉扯的時候。
<俱五刑>
把砍頭,刖,割手,挖眼,割耳和一,即「大卸八塊」,通常是把人殺死以後,才把人的頭、手腳剁下來,再把軀干剁成三塊。
漢高祖死後,呂後把他的寵妾如意夫人抓來,剁去手腳,割掉鼻子耳朵舌頭,眼睛挖出,丟在豬圈裡喂養,取名「人彘」.結果呂後自己的兒子看到,給活活嚇死...
<凌 遲>
最早是把人殺死之後再剁成肉醬,稱為「醢」,受過此刑的記得有子路,還有周文王的長子伯邑考。
後來發展更加精細,目的還是要讓犯人受最大的痛苦,因此不但是活的時候施刑,還要求受刑人必須身受多少刀以後才死。
據說發展到後來,每次凌遲要由兩個人執行,從腳開始割,一共要割一千刀,也就是要割下一千片肉片才准犯人斷氣。而據說犯人若未割滿一千刀就斷了氣,執行人也要受刑。發展成死刑的藝術
而受此刑最有名的人就是大太監劉謹,聽說一共割了三天才讓他斷氣...
而最慘的是明末抗清名將袁崇煥,因為崇楨皇帝中了反間計,誤以為他通敵賣國,判他凌遲處死,行刑前以魚網覆身(讓肌肉突出以便下刀),遊街示眾,被北京城無知的民眾沖上前去,把他的肉一塊一塊咬下來...那種心理的痛恐怕遠高於生理的痛。
這是明清的正式刑之一.
<縊 首>
在國外,絞刑是普遍使用的刑罰。
中國人的絞刑是用弓弦縊殺... 就是把弓套在受刑人脖子上,弓弦朝前,行刑人在後面開始旋轉那張弓, 弓越轉越緊,受刑人的氣就越來越少,最後終於斷氣...
岳飛父子就是這樣死在風波亭,(因為他是功臣,不能斬首,要留全屍)而明末流亡的桂王也是這樣給吳三桂親手縊殺...
<烹 煮>
即「請君入瓮」那是唐朝時代,武則天當皇帝的時候,朝中有位酷吏叫來俊臣,崇尚嚴刑峻法,對不肯招供的犯人往往以酷刑對待。方法是找個大瓮,把人塞進去,然後在瓮下面用柴火加熱。溫度越來越高,受刑人也越來越受不了,如果不肯招供的話,往往就被燒死在瓮里...後來武則天聽說了這件事,就把來俊臣找來,問他犯人不肯招供要怎麼辦?來俊臣很得意的把這個方法說了出來,武則天就淡淡的說了句:「則請君入瓮」,把來俊臣燒死...
<宮 刑>
司馬遷就是受了宮刑,才會寫出史記,也才會在「報任少卿書」里寫出「身直為閨閣之臣」這樣的句子。 中國人的閹割可講究了。首先要拿繩子把小弟弟綁起來(包括子孫袋)讓血液不流通,自然壞死,後拿利刃一刀子割掉(全部喔!不是只有小弟弟)。割掉了以後拿香灰一蓋,止血,還得拿根鵝毛插在尿道里。等過了幾天把鵝毛拿掉,如果尿得出來,閹割就算成功了。要是尿不出來,那個人就算廢了,大概最後會死於尿毒症吧. 所以如果是要閹來當宦官的話,最好趁年紀還小就閹掉,年紀大了危險性高很多。
此刑常被貴族沖抵死刑.
相對的女性為幽閉
<刖 刑>
關於刖刑,大家的說法不太一樣。
有人說是把膝蓋以下都砍掉,也有人說是把膝蓋骨削掉,以後者比較可信。
總之,刖刑是一種類似截肢的酷刑。
戰國時代,孫臏受師兄陷害,受的就是刖刑。 聽說他名字本來叫孫賓,受刑之後,才改為孫「臏」。
如果是把膝蓋骨削掉,大腿小腿之間失去了保護,這個人可能連站都站 不起來,所以稗官野史上說,孫臏受刑之後,上陣打仗連騎馬都沒辦法,必須要坐車(馬車或人力車)。
<插 針>
用針插手指甲縫。常用於女囚
<活 埋>
活埋是戰爭時常用的手段。因為省力,速度也快。
戰爭里的活埋,都是叫戰俘自己挖坑,有時會先殺死俘虜再把他們推下去,但時間不夠的時候(或是要省子彈時),就直接把他們推進去以後蓋土。中國的酷刑中,活埋古已有之。不過沒聽過有什麼名人受過這種刑罰。比較狠一點的,會把人直挺挺的埋在土裡,只露出一個頭,然後開始凌虐..
<鴆 毒>
鴆毒大概算是酷刑之中唯一比較人道的方式....
中國古代的毒葯中,最有名的應該是「鳩」這種毒葯,成語中的「飲鳩止渴」便是源自於此。
常用於賜死情況
<棍 刑>
即木樁刑. 這里要說的棍刑,不是用棍子打人。這里說的棍刑,是拿根棍子直接從人的嘴或肛門里插進去,整根沒入,穿破胃腸,讓人死得苦不堪言。
正史上沒有看過用這種刑罰的記載,不過金庸小說「俠客行」里有提到,還給這種酷刑起了個美名叫「開口笑」。
<鋸 割>
把人用鐵鋸活活鋸死,其慘狀似乎與凌遲、剝皮也在伯仲之間,難怪在地獄酷刑中,就專門有把人鋸開的酷刑。然而,鋸死活人不僅在傳說的地獄中存在,在人間也是確確實實存在著的。據《三國志.吳書.孫皓傳》記載,三國時,吳帝孫皓的愛妾指使近侍到集市上搶奪百姓的財物,主管集市貿易的中郎將陳聲原是孫皓的寵臣,他捕獲搶劫者繩之以法。愛妾告訴孫皓,孫皓大怒,假借其他事端逮捕陳聲,命里武士而燒紅的大鋸鋸斷陳聲的頭,把他的屍體投到四望台下。
<斷 椎>
當一個人對另一個人仇恨之極時,往往會想到要打斷他的脊椎骨。打斷脊椎骨確實是一種很解氣的行為,因為人的脊樑骨若是斷了,他也就一命嗚呼了。在中國歷史上,斷椎也是一種很重要的酷刑。據《商君書.賞刑篇》載,春秋時姬重耳打算明文規定刑律,使國內百姓人人守法,就和大夫們一同商議。姬重耳的著名朝臣顛頡很晚才到,有人認為顛頡有罪,應該給以處罰。於是,姬重耳批准,將顛頡斷椎處死。晉國的士大夫們都非常害怕,他們說:顛頡跟隨姬重耳流亡列國十九年,功勞很大,現在偶爾有小過尚且受到如此嚴厲的刑罰,何況我們哪?從此人人畏刑守法。
<灌 鉛>
在佛教關於閻羅的故事中,有閻羅黑白二相的說法,白相即為地獄之主,有百官所命,美女圍侍;黑相即每天有兩個時辰,要受銅汁灌腸之苦。與此相似,人間有灌錫或灌鉛的酷刑。錫的熔點是攝氏二三二度,鉛的熔點是攝氏三二七點四度,無論灌錫或灌鉛都能把人燙死。而且溶化的錫或鉛一入肚腹就會凝固成硬塊,這種重金屬的墜力也能致人死命。
漢代廠川王劉去的王後陽城昭信妒忌而暴虐。劉去寵愛另一位名叫榮愛的美姬,多次和她一塊飲酒,昭信妒性大發,就向劉去說:「榮愛看人時,神色有些不正常,大概是和誰有私情」。劉去信以為真,他見榮愛正在給他綉衣領上的花紋,就一怒之下奪過衣服投進火中燒掉了。榮愛見劉去生氣,非常害怕,投井尋死,劉去命令人把她撈出來,不幸沒有死。劉去杖責榮愛,***她招認私情,榮愛受刑不過,胡亂說出和醫生有姦情。劉去越發惱怒,就把榮愛綁在柱子上,用燒紅的尖刀剜掉她的兩隻眼珠,再割下她的兩條大腿上的肉,最後用溶化的鉛灌入她的口中,這樣一直把榮愛摧殘至死。
<梳 洗>
這里說的梳洗並不是女子的梳妝打扮,而是一種極為殘酷的刑罰,它指的是用鐵刷子把人身上的肉一下一下地抓梳下來,直至肉盡骨露,最終咽氣。梳洗之刑的真正發明者是朱元璋,據沈文的《聖君初政記》記載,實施梳洗之刑時,劊子手把犯人剝光衣服,裸體放在鐵床上,用滾開的水往他的身上澆幾遍,然後用鐵刷子一下一下地刷去他身上的皮肉。就像民間殺豬用開水燙過之後去毛一般,直到把皮肉刷盡,露出白骨,而受刑的人等不到最後早就氣絕身亡了。梳洗之刑與凌遲有異曲同工之妙。據《舊唐書.桓彥范傳》記載,武三思曾派周利貞逮捕桓彥范,把他在竹槎上曳來曳去,肉被盡,露出白骨,然後又把他杖殺。
參考資料:http://www.cqreview.com/bbs/printpage.asp?BoardID=8&ID=11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