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誰用過拉卡拉,感覺怎麼樣有什麼好處和壞處說說看
您好,感謝您對拉卡拉的關注和支持。
拉卡拉現在有三款產品手機刷卡器、手機收款寶和開店寶,分別針對個人用戶、小微商戶和商超店主。
一、拉卡拉手機刷卡器是拉卡拉公司自主研發的移動支付產品,支持iOS和安卓系統的手機和pad產品。內置有安全晶元,使用專用安全演算法,保證一機一密,一次一密。與28家銀行有緊密合作,支持帶有銀聯標記的借記卡和信用卡。具有查詢、還款、轉賬、充值、繳費、付款等多種功能。客戶端迭代更新,給用戶提供更優秀的產品體驗和更多功能。
手機拉卡拉目前支持業務有:信用卡還款(支持賬單分期)、轉賬匯款、還貸款、手機充值、余額查詢、賬單號付款、支付寶付款、財付通充值、支付寶充值、游戲卡充值、賬戶直充、水電煤繳費、通訊繳費等,Android系統的客戶端還支持公益捐款業務。 目前新開設了電影票、彩票、機票酒店預定、保險理財、交罰代辦等。
二、拉卡拉手機收款寶是由拉卡拉公司自主研發的,為iOS、安卓智能手機平台商戶提供收單服務的移動產品,功能包括功能包括:刷卡收款、撤銷交易,信用卡還款、手機充值、轉賬匯款、余額查詢,交易查詢,及其他附加功能:計算器。
拉卡拉手機收款寶包括硬體和客戶端軟體兩部分構成。拉卡拉手機收款寶客戶端下載方式:您可以在各大安卓手機應用市場和iOS App Store中搜索:「拉卡拉收款寶」即可下載。
拉卡拉手機收款寶產品特點:1、體積小:體積只有名片盒大小,可隨身攜帶;2、價格低:售價遠遠低於市場上的POS價格,僅需299元;3、開通簡單:無需繁瑣資料,10分鍾即可開通,即開即用;4、移動收款:可全國移動收款,不受地域限制;5、支持金融IC卡:支持帶有銀聯標志的磁條和晶元銀行卡;6、藍牙連接:可通過藍牙與手機連接,擺脫數據線束縛;7、電子簽購單:付款人手寫簽名確認交易,保障商戶權益。
三、拉卡拉開店寶是集合繳費、生活、電商、金融多功能於一體的金融及電子商務服務終端。
1、能便民,聚人氣:
拉卡拉便民服務運營7年的良好口碑,數千萬忠誠用戶,現在都可以嫁接到開店寶上,讓小店成為社區服務中心。每個小店一個月至少會增加幾百顧客,其中45%的顧客都會順便買些東西。一個顧客二次服務,生意機會就多了。
除了銷售收入,經營便民服務每一筆有效交易還會有拉卡拉返還的服務分潤,雖然每筆只有幾毛錢,積少成多,小店的水電煤氣費用就都解決了。
2、能網購,增收入:
拉卡拉聯合知名廠商、著名電商,通過開店寶的電子貨架,為小店提供上千種熱銷商品,包括:手機及其配件、圖書、服裝、生活日用品、特色禮品、季節特產等多個品類。一台開店寶就是一個小型沃爾瑪。
此外,小店主可以根據專業經驗和周邊居民的購物需求,主動發起缺貨登記,拉卡拉集合眾多小店的需求進行集中采購,相當於逆向團購。不僅商品有針對性、有銷路,還節約成本。
拉卡拉開店寶還可以幫助小店重新整理進貨渠道,直接與廠商和上游供貨商拿貨。批量訂購的功能讓小店主省略中間環節,選品更合理,進貨成本更低,庫存更優化,小店也可以成為沃爾瑪。
3、低投入,降成本:經營拉卡拉開店寶業務只需要2980元的終端機器費用和2000元的加盟費用(三年),不需要增加營業面積,增添貨架,不需要增添流動資金,不需要增添庫存,不需要擔心物流。由於采購環節的改善,采購的產品更有針對性,采購的扣率更有優惠,可以極大的降低經營成本。
拉卡拉祝您生活愉快!
⑵ 哪位大神知道人民銀行微電影《信用名片》女主角叫什麼!
瑪麗蓮夢露
⑶ 英語生活中常用的句子幫忙下
1. Its up to you.(由你決定。)
2. I envy [羨慕]you.(我羨慕你。)
3. How can I get in touch with you?
4. Where can I wash my hands? (請問洗手間在哪裡?)
5. 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今天天氣如何?)
6. Where are you headed [朝…方向行進]? (你要到哪裡去?)
7. I wasnt born yesterday.(我又不是三歲小孩。)
8. What do you do for relaxation[消遣、娛樂]?(你做什麼消遣?)
9. It』s a small world.(世界真小!)
10. It』s my treat[請客、款待] this time.(這次我請客!)
11. The sooner the better. (越快越好。)
12. When is the most convenient [方便的;便利的] time for you?
13. Take your time.(慢慢來/別著急。)
14. Im mad about Bruce Lee.(我迷死李小龍了。)
Im crazy[著迷的;狂熱愛好的] about rock music. (我對搖滾樂很著迷。)
15. How do I address you?(我怎麼稱呼你?)
16. What was your name again? (請再說一次名字好嗎?)
17. Would you care for[喜歡] a cop of coffee?(要被咖啡嗎?)
18. She turns me off.(她使我厭煩。)
19. So far so good.(目前為止,一切都好。)
20. It drives[逼迫;迫使] me crazy.(它把握逼瘋了。)
21. She never showed up[出席;露面].(她一直沒有出現。)
22. Thats not like him.(那不象是他的風格。)
23. I couldnt get through.(電話打不通。)
24. I got sick and tired of hotels.(我討厭旅館。)
25. Be my guest.(請便、別客氣)
26. Can you keep an eye on my bag?(幫我看一下包好嗎?)
27. Lets keep in touch.(讓我們保持聯系。)
28. Lets call it a day[決定或同意暫時或永久停止(進行某事)].
29. I couldnt help[避免;阻止] it.(我沒辦法。)
30. Somethings come up[發生/出現].(有點事/出事了)
31. Lets get to the point[要點/核心問題].(讓我們來談要點。)
32. Keep that in mind.(記住那件事。)
33. That was a close call.(太危險了/千鈞一發)
34. Ill be looking forward to it.(我將期待這一天。)
35. Chances are slim[渺茫的;微小的].(機會很小。)
36. Far from it.(一點也不。)
37. I』m behind in my work.(我工作進度落後了。)
38. Its a pain in the neck[麻煩的事(人)].(那真是件麻煩事)
39. Were in the same boat.(我們處境相同。)
40. My mouth is watering.(我在流口水了。)
41. What do you recommend?(你推薦什麼?)
42. I ache all over.(我渾身酸痛。)
43. I have a runny nose.(我流鼻涕。)
44. Its out of the question.(這是不可能的。)
45. Do you have any openings?(你們有空缺嗎?)
46. It doesnt make any difference.(沒什麼差別/無所謂。)
47. Im fed up[極其厭煩] with him.(我受夠他了。)
48. You can count on[指望;依賴] us.(你可以信賴我們。)
49. It doesnt work.(壞了;不動了。)
50. Its better than nothing.(總比什麼都沒有好。)
51. Think nothing of it.(別放在心上。)
52. Im not myself today.(我今天心神不寧。)
53. I have a sweet tooth.(我喜歡吃甜食。)
54. I cant express[表示;表達;表明] myself very well in English.
(我不能很好地用英語表達自己。)
55. For the time being.(暫時;暫且;目前)
56. This milk has gone bad.(這牛奶變質了。)
57. Dont beat around the bush. (別拐彎抹角了。)
58. Its up in the air[懸而未決].(尚未確定。)
59. Math is beyond[對某人而言難以想像/理解/估計] me.(我對數學無能為力。)
60. It slipped my mind.(我忘了。)
61. You cant please[使人感到滿意和愉快] everyone.(你不可能討好每一個人。)
62. Im working on[著手;從事] it.(我正在努力。)
63. You bet!(當然!)
64. Drop me a line[簡訊].(寫封信給我)
65. Are you pulling my leg[同某人開玩笑;取笑]?(你在開我玩笑嗎?)
66. Sooner or later.(遲早會的。)
67. Ill keep my ears open.(我會留意的。)
68. It isnt much.(那是微不足道的。)
69. Neck and neck.(不分上下。)
70. Im feeling under the weather.(我覺得不舒服/精神不好/情緒低落。)
71. Dont get me wrong[誤解].(不要誤會我。)
72. Im under a lot of pressure.(我壓力很大。)
73. Youre the boss.(聽你的。)
74. It doesnt make any sense!(毫無意義!)
75. If I were in your shoes[處在某人的位置].(如果我是你的話。)
76. Whats this regarding?(這是關於哪方面的?)
77. Over my dead body!(休想!)
78. Can you give me a hand[幫手;援助]?(你能幫個忙嗎?)
79. We have thirty minutes to kill[消磨;打發(時間)].(我們有三十分鍾空閑時間。)
80. Whatever you say.(隨便你。)
81. Itll come to me.(我會想起來的。)
82. You name[具體地(說出來)] it!(你說出來。)
83. Time will tell.(時間會證明的。)
84. I will play it by ear[見機行事;臨時現做].(我會見機行事的;到時候再說。)
85. You should take advantage of[利用] it.(你應該好好利用這個機會。)
86. Lets talk over coffee.(我們邊喝邊談。)
87. Take it easy.(輕松一點;別緊張;放鬆放鬆;再見。)
[這是美國人最喜歡說的話,也可作離別用語。]
88. Im easy to please[使…高興;討…喜歡].(我很容易取悅/相處。)
89. Lets give him a big hand.(讓我們熱烈鼓掌。)
90. As far as Im concerned.(就我而言。)
91. Im all mixed up.(我全搞混了。)
92. Lets get together one of these days.(找一天聚聚。)
93. Hes behind the times.(他落伍了/跟不上時代了。)
94. Im pressed for time.(我時間緊迫。)
95. Im up to my ears[忙得不可開交;深陷於某事物中] in work.(我忙死了。)
96. You cant do this to me.(你不能這么對我。)
97. Just to be on the safe side. (為了安全起見。)
98. I hope I didnt offend you.(希望沒有冒犯你。)
99. It wont take much time.(不會花很長時間的。)
100. Its been a long time.(好久不見了。)
⑷ 美國人有哪些特點美國有哪些文化風俗
美國的文化,從某種意義上說,是歐洲文化的延伸,因為美國人的語言、人口構成、立國精神等都源於歐洲。另一方面,美國文化又與歐洲不同,因為歐洲移民在北美大陸上驅趕走印第安人後,在一片荒蕪曠野之地創造了令人贊嘆不已的燦爛文明。所以,總體上說,美國文化習俗與社交禮義時,既有歐美文化的相同性,又存在著相異性。
文化習俗是個范圍廣泛、內容復雜的題目,涉及人在社會生活和交往中的方方面面,這里就美國人的文化習俗作簡單介紹。
(1)、美國人的家庭
傳統的美國家庭被稱為「核心家庭」。核心家庭包含了先生、太太和小孩子,今日美國的一般家庭有二個或三個小孩(或者再加上幾只寵物)。在一些文化里,大家庭住在一起,甚至好幾代的人同住。在美國,只有極少的情況下才會有超過一個家庭同住一個屋檐下。
美國人看重對家人回家時熱誠的歡迎。許多家庭用民主政治般的方式來治理,家中每個人都有發言權利,公平觀念廣泛存在於美國的家庭當中;除了敬畏之情外,孩子們也將父母親當成好朋友,夫婦經常彼此共同分擔家務;許多家庭的孩子在自己的卧室內享有隱私權;孩子們在很小的時候便有理財的責任,他們可能每個禮拜會有零用錢或是出去打工;父母親常會給孩子們自己做決定的自由,學齡前的孩子可以自己選擇穿什麼衣服或買什麼玩具,青年人則可自由選擇職業及結婚的對象等。
(2)、美國人的婚姻
美國人在婚姻問題上,講求感情第一:交往自由,擇偶自由,愛情自由。男女戀愛,一般不需要媒人介紹,父母也很少干涉。講求性愛自由是許多美國人的愛情觀。他們認為,男女雙方不必做過多的了解,美麗的外表、強壯的體魄、性感的誘惑,足以構成感情的基礎。他們重視婚姻合同:結婚前,男女雙方到律師事務所簽定一份「婚姻合同」,主要內容是婚後的錢財歸屬、家務分擔、離婚的前提條件等。他們還講求離婚自由,把離婚當做喜事予以宴慶,整個社會的離婚率很高。
美國人傳統的婚禮儀式無奇不有。一般來說,他們的婚禮著重突出「新、舊、借、藍」的特點。所謂「新」,是指新娘須穿著嶄新的雪白長裙,以示新生活的開始;「舊」是指新娘頭上的白紗必須是舊的(一般是其母結婚時用過的),以示不忘父母的恩情;「借」是指新娘的手帕是向女友借來的,以示不忘友情;「藍」是指新娘身披的緞帶必須是藍色的,以示她已經獲得了赤誠的愛情。現代美國人的婚禮多在當地法院舉行,由一名法官證婚並主持。新人往往不穿禮服,不收禮品,也不設喜宴。還有的婚禮在戶外以野餐的形式舉行,僅有雙方的父母、兄妹等人參加即可。他們十分重視結婚周年紀念日,認為隨著時光流逝,一年比一年珍貴。他們為各個婚後周年的所取的名稱很有趣:第一年叫紙婚,第二年叫棉婚,依次下去是皮革婚、木婚、鐵婚、銅婚、陶瓷婚、水晶婚等。從第十五年以後,每五年有一個名稱,它們是:搪瓷婚、銀婚、珠婚、珊瑚婚、紅寶石婚、藍寶石婚、翡翠婚、鑽石婚。每逢這些節日,夫妻雙方常互贈禮品、互致贊美和謝意,讓對方感到欣慰。
2、重要節日的慶祝
A、感恩節。每年11月的最後一個星期四是感恩節。感恩節是美國人民獨創的一個古老節日,也是美國人全家歡聚的節日。每逢感恩節這一天,美國舉國上下熱鬧非常。城鄉市鎮到處舉行化裝遊行、戲劇表演和體育比賽等,學校和商店也都按規定放假休息。孩子們還模仿當年印第安人模樣穿上離奇古怪的服裝,畫上臉譜或戴上面具到街上唱歌、吹喇叭。當天教堂里的人也格外多,按習俗人們在這里都要做感恩祈禱。美國人從小就習慣獨立生活,勞燕分飛,各奔東西,而在感恩節,他們總是力爭從天南地北歸來,一家人團團圍坐在一起,大嚼美味火雞,暢談往事,使人感到分外親切、溫暖。
B、聖誕節。是美國人最大最熱鬧的節日。每年12月25日,全國便沉浸在一派喜氣洋洋的節日氣氛中。從感恩節過後的第二天,美國人就開始為聖誕節大忙特忙起來。每家商店都是人流滾滾,商人們要鼓起如簧之舌,推銷他們的各種貨物,普通人也願意趁此機會棄舊更新。聖誕夜是一個狂歡的夜晚。美國人常常通宵達旦地舉行慶祝活動。人們在小杉樹上或小松樹上掛滿禮物、彩花和彩燈,樹頂上還裝上一顆大星。大人們站在一旁欣賞聖誕樹,孩子們更是手舞足蹈,甚至手拉手地圍著聖誕樹跳起歡快的舞蹈。在公共場所,賀年片上到處都有聖誕老我的形象。有時在家裡也由一人扮成聖誕老人,為大家分發禮物。美國人慶祝聖誕簡直可以稱得上是狂歡。送禮物和裝飾家庭,是他們最重要的慶祝方式。每個家庭,都放著大包的禮物。孩子們把襪子掛在火爐邊,希望聖誕老人在深宵把禮物帶來,放進襪子里。每一個家庭在12月中旬,便會在市場上選擇一株稱心滿意的聖誕樹並裝飾得五彩繽紛。 青少年都愛在聖誕前夕和聖誕晚上舉行派對,許多情竇初開的小夥子,視第一次參加聖誕舞會為人生大事呢!
三、美國人的社交
(1)、送禮
一般說,美國人不隨便送禮。有的在接到禮物時常常顯得有些難為情。如果他們湊巧沒有東西回禮,就更是如此。但是逢到節日、生日、婚禮或探視病人時,送禮還是免不了的。
美國人最盛行在聖誕節互贈禮品。聖誕節時,天真爛漫的孩子們為收到各種新奇玩具而興高采烈,以為這是聖誕老人送給他們的禮物。大人們之間常送些書籍、文具、巧克力糖或盆景等。禮物多用花紙包好,再繫上絲帶。按照美國傳統,聖誕節的前幾天還有個「白聖誕節」,屆時,人們用白紙包好禮物送給附近的窮人。
探病大多是贈鮮花,有時也贈盆景。芬芳的花朵給人帶來春天的氣息,使病人獲得精神上的安慰。在習慣上,如果自己親自去慰問,通常送插瓶的鮮花,不必附名片;如果請花店直接送去,就須附名片。
送朋友遠行時,也常贈禮品。禮物通常是鮮花、點心、水果或書籍雜志等。禮品上也附有名片,祝他一路平安。
此外,美國人認為單數是吉利的。有時只送三個梨也不感到菲簿,不同於中國人講究成雙成對。美國人收到禮物,一定要馬上打開,當著送禮人的面欣賞或品嘗禮物,並立即向送禮者道謝。
禮物包裝講究,外表富麗堂皇,裡面卻不一定是太貴重的東西。有時打開里三層外三層的精美包裝,露出來的只是幾顆巧克力糖而已。
(2)、約會
美國人辦事講求效率,重視有計劃地安排自己每天的時間。什麼時間做什麼,一般已預先安排妥當。因此他們絕對不希望有人突然來訪,打亂他們的計劃,只有至親好友才可以例外。不僅平時這樣,星期天也如此。美國社會是一個競爭的戰場,美國人在緊張工作之餘,節假日照例要同妻子、孩子們一起享受一下天倫之樂。如果外人不打招呼,貿然前去,必定不受歡迎。因此要拜訪一個美國家庭,事前約會是必不可少的,否則就會被當成不速之客,甚至吃閉門羹。
男女交往在美國是比較開放,約會看電影吃飯也是非常普遍,和異性熱絡地交往並不算失禮。男女雙方均可主動邀約,通常男性較主動。可以各自拆帳或一方請客。美國朋友倘若說:"Let"s go get a beer"或"Want a cup of coffee?"可別誤會他要請客,這種情形通常是各自付費。如果應邀地點在餐廳,餐後可提議付小費,倘主人堅持不允,也可不必勉強。
約會有時並不具其他含意,也不表示必將成為特殊性的伴侶。所以,如果你想和某人見面談談或看個電影或一起吃個飯,以增進雙方的友誼,共度一段愉悅的時光,盡可主動大方地去邀約。如果你不想赴對方約會或對方有令你不舒服的舉動,可以客氣但肯定的說"NO",彼此尊重是基本的交往原則,也是權力。約會應准時,如赴宴則最好遲到幾分鍾;如果早主人先到,反而失禮。若有緊急狀況無法准時赴約,必須電話通知和解釋,絕不可無疾而終,隨意放人空等。
(3)、赴宴
美國人會常說"隨時來找我",有些邀約是相當誠懇的,但拜訪前仍應事先電話聯系,確定時間,以免自己的"隨時"而造成別人的不便。若接到正式的邀約,請柬上倘印有"R.S.V.P.",去與不去必需電話通知。大型活動請柬通常印有Regrets only,此時只有不參加時才須通知。若沒有赴約把握,不要輕意應允;若臨時不能赴約,務請電話通知。有任何飲食禁忌可先告知。特殊的文化風俗和飲食禁忌可得諒解和尊重。如果應邀參加家庭聚會,可問主人需要什麼禮物,即使主人婉謝,屆時仍可帶瓶酒或一束鮮花,或稍帶一些具有別國風味的小禮物。除非事先言明,一般聚會活動以不帶小孩參加為宜,如果聚會性質為野餐烤肉,則大都可全家參加。宴後三四天內別忘記寄一張感謝卡或感謝函給主人。
(4)、作客
約會要周到,赴約要守時,作客時更要彬彬有禮,自然大方。首先要敲門或按門鈴,得到主人允許之後才進門。有些人家門口放有擦鞋的棕氈。就應該把鞋上的泥土擦乾凈,以免弄臟主人的地毯。戴帽子的人進門後要摘帽,在房間里戴著帽於是很不禮貌的。如果是雨天走訪,應該注意把雨傘、雨衣放在室外。大衣、外套脫下後,主人一般會主動為你接過去掛起來,這時可以不必客氣。進屋後,要先向女主人間好,此後向男主人間好。如遇主人家賓朋滿堂,那麼只需同主人和相識者握手,對其他人點頭致意即可。
在美國人家中作客,不必過分拘禮。如果主人請你就座,你為了表示客氣而不馬上坐下,反而會使主人感覺不安,以為椅子上不潔或有其他不便。作客時不可隨意觀看主人桌上的字紙或翻閱文件。不要撫弄室內的古董珍玩,更不要詢問室內用具的價格。
作客時,不要輕易吸煙。如果想吸煙,應該首先問在座的女土們是否介意,並先向其他人敬煙。如果主人主動請你吸煙,那麼即使自己有煙,也要接受主人的煙,而不可拒絕對方而吸自己的。否則,主人會認為你是看不起他而感到很不愉快。
在美國人家就餐時,如果對吃西餐的禮節不熟悉,那麼最好的辦法是注意女主人的動作,照她的樣子做不會錯。在餐桌上,美國有許多習慣都和我們不同。人們常常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為了表達同樣友好的感情,不同國家的人民卻有截然相反的說法和做法。中國人請客吃飯時,往往是自謙地表示飯菜做得不好,請客人多多包涵。而美國人卻要說「這是我最拿手的菜,希望你們喜歡吃」一類的話。所以,在美國人家中作客,聽到主人自誇飯菜做得好,不必奇怪,而且應對女主人的手藝誇贊幾句。中國的主人為客人撥萊時,客人總是盡力推讓,表示客氣。在美國這樣做是行不屈的。主人第一次為你撥菜,你不必客氣推讓,否則女主人會以為你是嫌她的菜做得不好。在餐桌上,女主人是無形中的首腦人物。上菜之後,客人一般要待女主人動手吃後才開始吃。飯後。也應由女主人領頭離席客人才離席。
在美國人家中作客的時間不宜太長,以免耽擱主人過多的時間。但飯後不要立即告辭,應再和主人攀談一會兒,然後道謝離去。如果是夫婦一同到別人家去作客,應由妻子先起立告辭。在比較正式的宴會上,如果客人較多,應等年長位高的賓客或重要的女賓先告辭後,自己才告辭。如果客人有事需要先走,應向主人請求原諒後再離去。
如果你與主人不很熟,那麼作客後還應給主人打個電話表示謝意,或者寫一張「謝謝您」的短柬寄給主人,這樣在禮貌上就更為周全了。
(5)、禮節
1、鞠躬禮,是下級對上級或同級之間的禮節。行鞠躬時要脫帽,右手握住帽檐中央將帽子取下,左手下垂,上身前傾約十五度,兩眼注視受禮者,同時表示問候。握手禮,是全世界通用的禮節。起源於歐洲,最初是表示手裡沒有武器或親切的意思。行握手禮時要客人先伸出手時才能握手。握手時一般不戴手套,但尊貴的人和女人可戴手套。行禮時忌交叉行禮,和女人握手不可太緊。
2、點頭禮,是同級或平輩人之間的禮節。如在路上相遇,可在行進間進行。如遇見長官、上級或長者,不行點頭禮,而行鞠躬禮。
3、舉手注目禮,這是軍人禮節。行禮時舉右手,手指伸直並齊,指尖接觸帽檐右側,手掌略賂外,手臂與肩齊高,兩眼注視受禮者,待對方答禮後將手放下。
4、吻手禮,是歐美上層社會的禮節。和貴族婦女或夫人見面時,如果女方先伸出手作下垂式,則將手掌輕輕托起吻之。如果女方不伸手,則不行吻手禮。
5、接吻禮,是上級對下級、長輩對晚輩或朋友、夫妻之間表示親昵、愛撫的一種禮節。通常是在受禮者臉上或額上接吻。在高興、喜慶或悲傷時,一般也行接吻禮,表示親熱或安慰。
6、擁抱禮,是歐美各國熟人、朋友之間表示親密感情的一種禮節。見面或告別時互相擁抱,表示親密無間,感情深厚,擁抱禮通常和接吻禮一起進行。
(6)、稱呼
大多數美國人不喜歡用先生、夫人或小姐這類稱呼,他們認為這類稱呼過於鄭重其事了;美國男女老少都喜歡別人直呼自己的名字,並把它視為親切友好的表示。人們初次見面,往往是連名帶姓一起介紹,譬如說:「我叫瑪麗•史密斯」,這時對方可以隨便叫她「瑪麗」或「史密斯小姐」。常見的情況是,交談之初可能互相用姓稱呼,過不了一會兒就改稱名字了。有時剛同一個美國人結識,不知如何稱呼好,你可以只稱先生或女士。這時,對方會很快理解你的心理。熱情地告之:「我叫詹姆斯•威爾遜,叫我詹姆斯好了」或者「別叫我史密斯夫人,叫我薩利好了」。
的確,美國人之間,不論職位、年齡,總是盡量喊對方的名字,以縮短相互間的距離;美國有家刊物曾專就稱呼問題在150種工商行業中做過調查,結果發現他們之中85%的稱呼是只喊名字。美國人很少用正式的頭銜來稱呼別人,正式的頭銜一般只用於法官、高級政府官員、軍官、醫生、教授和高級宗教人土等;例如:哈利法官、史密斯參議員、克拉克將軍、布朗醫生、格林教授、懷特主教等;值得注意的是,美國人從來不用行政職務如局長、經理、校長等頭銜稱呼別人。
(7)、禮貌用語
不少到過美國的人,都有這樣一種印象:即美國人講話嘴很甜,他們對好聽的話從不吝嗇,常令聽者心舒意暢;的確,在美國「請」、「謝謝」、「對不起」之類的語言隨處可聞,不絕於耳。在美國,不論什麼人得到別人的幫助時都會說一聲「謝謝」,即使總統對待者也不例外;在商場里,售貨員的臉上總是堆著笑容,當顧客進門時,他們會主動迎上來,問一聲「我可以幫助你嗎?」當顧客付款時,他們會微笑著道謝,最後還會以謝聲送你離去;同樣,顧客接過商品時也會反復道謝。
美國人在一家人之間也是客氣話不離口,不僅夫妻之間如此,對小孩子們說話也常帶「請」和「謝謝」,這樣,孩子便自然地養成了講禮貌的好習慣。
美國人還習慣於對別人道「對不起」。當人們發生小摩擦時,一聲「對不起」,常使芥蒂煙消雲散;就是遇到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例如向別人問路、在劇場中從別人座位前走過等,美國人也會連聲表示歉意;美國人把在公共場所打嗝或與別人交談時打噴嚏、咳嗽都視為不雅,遇到這種情況,他們就會說聲「對不起」,請對方原諒。
(8)、女士優先
美國婦女在社會政治生活中的地位究竟如何,這里姑且不論。但在社交場合中,她們總是會得到格外的優待;尊重婦女是歐美國家的傳統習俗,從歷史角度分析,是受到歐洲中世紀騎士作風的影響;若從宗教的角度分析,它是出於對聖母瑪利亞的尊敬。
按照美國人的習慣,在社交場合,男子處處都要謙讓婦女,愛護婦女;步行時,男子應該走在靠馬路的一邊;入座時,應請女子先坐下;上下電梯,應讓女子走在前邊;進門時,男子應把門打開,請女子先進;但是下車、下樓時,男子卻應走在前邊,以便照顧女子;進餐廳、影劇院時,男子可以走在前邊,為婦女找好座位;進餐時,要請女子先點菜;同女子打招呼時,男子應該起立,而女子則不必站起,只要坐著點頭致意就可以了;男女握手時,男子必須摘下手套,而女子可以不必摘下;女子的東西掉在地上時,男子不論是否認識她,都應幫她拾起來。
總之,美國男子在社交場合同女子接觸時,一方面事事尊重她們,另一方面又要處處以保護人的姿態出現,以顯示男子的地位。
(9)、社交禁忌
1、切莫搭便車
在美國旅行切不可隨意搭便車,這是由於美國社會治安情況造成的,搭便車而被搶去錢財或遭到凌辱之類的案件在美國屢見不鮮,有些歹徒看到路邊步行的女性,就主動停車,殷勤要求送上一程。如果誤以為他是好意,無異於羊送虎口,碰到這種情況,最好還是冷言拒絕,不要多加搭岔。不僅如此,遇到要求搭便車的人也不要輕易答應,因為有些歹徒、包括年輕姑娘專門等侯搭乘便車,上車後靠威脅等手段詐取錢財。
2、夜間最好不要乘地鐵
紐約的地下鐵道極為臟亂,夜間更成為黑社會成員聚集之地。吸毒犯、盜竊犯、流氓、販毒者齊集於此,整個氣氛令人不寒而傈;如果對此不在意,那麼出事之後,紐約的警官不但不會同情你,可能還要責怪你:「夜間乘地鐵,不等於在鱷魚聚集的水中游泳嗎?出了錯,責任在於你自己。」
3、不要稱呼黑人為「Negro」
Negro是英語「黑人」的意思。尤指從非洲販賣到美國為奴的黑人;所以在美國千萬不要把黑人稱作「Negro」,跟白人交談如此,跟黑人交談更如此。否則,黑人會感到你對他的蔑視;說到黑人,最好用「Black」一詞,黑人對這個稱呼會坦然接受。
4、不能隨便說「I am sorry」
「I am sorry」和「Excuse me」都是「抱歉」、「對不起」的意思,但「I am sorry」語氣較重,表示承認自己有過失或錯誤;如果為了客氣而輕易出口,常會被對方抓住把柄;追究實際不屬於你的責任。到時只有「啞巴吃黃連」,因為一句「對不起」已承認自己有錯,又如何改口呢?
5、謙虛並非美德
中國人視謙虛為美德,但是美國人卻把過謙視為虛偽的代名詞。如果一個能操流利英語的人自謙說英語講得不好,接著又說出一口流暢的英語,美國人便會認為他撒了謊,是個口是心非、裝腔作勢的人;所以,同美國入交往,應該大膽說出自己的能力,有一是一,有十是十,不必謙虛客氣,否則反而事與願違。
6、同陌生人打招呼
我們在路上、電梯內或走廊里,常常與迎面走來的人打照面,目光相遇,這時美國人的習慣是用目光致意,不可立刻把視線移開,或把臉扭向一邊,佯裝不見。只有對不順眼和不屑一顧的人才這樣做。美國入清晨漫步街道時,若碰到擦身而過的人,會習慣地說一「早上好」;當然,在行人較多的街道上,不必對所有擦肩而過的人都以目光致意或打招呼。
7、交談時的話題
參加美國人的聚會時,切莫只談自己最關心最拿手的話題,談論只有自己熟悉的話題,會使其他人難堪,產生反感。談論個人業務上的事,加以賣弄,也會使其他人感到你視野狹窄,除了本行之外一竅不適。在談話間,應該尋找眾人同感興趣的話題;醫生可以大談文學,科學家暢談音樂,教育家講述旅行見聞,使整個聚會充滿輕松氣氛。該注意的是,基督徒視自殺為罪惡,在美國,「自殺」這個話題不受歡迎,不論何時何地少談為妙。
8、別忘了問候孩子
美國人講究大人、孩子一律平等,到美國人家中作客,他們的孩子也一定出來見客,打個招呼。這時,千萬不要只顧大人冷落了孩子。那樣勢必使他們的父母不愉快,跟小孩子打招呼,可以握握手或親親臉,如果小孩子親了你的險,你也一定要親親他的臉。
9、同性不能一起跳舞
同性不能雙雙起舞,這是美國公認的社交禮儀之一,同性一起跳舞,旁人必定投以責備的目光,或者認為他們是同性戀者;因此,即使找不到異性舞伴,也絕不能與同性跳舞。
10、莫在別人面前脫鞋
在美國,若是在別人面前脫鞋或赤腳,會被視為不知禮節的野蠻人。只有在卧室里,或是熱戀的男女之間,才能脫下鞋子;女性若在男性面前脫鞋子,那就表示「你愛怎樣就怎樣」;男性脫下鞋子;就會被人當作叢林中赤足的土人一樣受到蔑視。無論男女在別人面前拉下襪子、拉扯襪帶都是不禮貌的;鞋帶鬆了,也應走到沒人的地方系好。
11、女性不能單獨喝酒
女性不可單獨喝酒,如果單獨喝酒或幾個女性聚在一起喝酒。都被視為「正在等男士的女人」;不諳此情的婦女可能受到男士「毛遂自薦」式的騷擾。
12、不可在別人面前伸舌頭
美國人認為在別人面前伸出舌頭是一件既不雅觀又不禮貌的行為,給人以庸俗、下流的感覺,甚至可以解釋為瞧不起人,小孩子犯了錯,可以吐吐舌頭,顯得天真可愛,成年人千萬不可這樣做。
13、不可隨便微笑
微笑可以帶來友誼。但是在某些場合,微笑往往代表對某種事物的允諾。尤其是女性,最好不要無來由地微笑,因為暖昧不明的微笑,有時候會被誤認為是「恥笑」,有時會被誤認為「默認」,結果造成很大的誤會。
14、座前通過要彎腰
在狹窄的場所,如在電影院從別人身前走過時,必須道一聲「對不起」;這時候,美國人的姿勢是背對坐著的人,低頭彎身而過。這同歐洲入的習慣不同,歐洲人必須面對坐著的人,低頭彎身而過。
15、宴會上切忌喝醉
在宴會上喝酒要適量,始終保持斯文的舉止,這是歐美人士共守的禮節。在美國人的宴會上,很少看到爛醉如泥的人,即使喝多了,也要堅持到宴會結束,回到自己的房間後才可倒頭不起。如果當場酩酊大醉,惹是生非,會招來眾人的鄙視。
16、不亂送禮物
送禮必須送得有意義,例如朋友生日、同事結婚可以送上一份禮物,以表心意;但不能動軌送禮,這樣對方不但不會感激,還會疑心你另有所圖;不知送何禮物為宜時,可以送鮮花,作客或參加宴會,鮮花總是得體的,香水和威土忌等也普遍受到歡迎。
17、外出前莫吃大蒜
美國人一般對氣味很敏感,尤其討厭聞到大蒜的氣味。外出之前,如果吃過蒜,最好刷牙漱口.否則蒜味熏人,必定引起對方不快。
18、不為別人付帳
中國人的習慣是,幾個好友一道出門時,總是搶著付錢買車票、門票等;但如果對美國人這樣做,卻不會得到他們的感謝。這種作法會使美國人覺得欠了人情帳。心理上很難受;美國人一起外出,總是各付各的費用,車費、飯費、小費無不如此。
19、使用洗手間之後
中國人的習慣是隨手關門,廁所沒人時最好關嚴,美國人則習慣廁所門開道小縫,表示裡面沒人;如果關嚴,意味著裡面有人,別人只好在外面苦等。
20、手勢的含意
美國入介紹自己時,要用手指鼻尖,如果我們按照自己的習慣,指指胸口,常會使他們不明其意,無法理解。叫人過來時,我們的習慣是招招手,這在美國人看來。恰恰是「再見」;他們招呼人過來的手勢是把手指向著自己,然後以中指和食指朝著自己,輕輕搖動兩三次;美國人有不少手勢習慣,例如用食指和大姆指搭成圈,其餘三個手指向上伸開,做個「OK」的手勢,這就表示「好」、「同意」。
四、其他
1、小費。凡搭計程車、到餐廳吃飯、服務生或機場人員代提行李,都須給小費。一般而言,到餐廳吃飯,付小費約為百分之十至十五左右。而在自助餐廳吃飯一般不需給小費,但若有人倒茶水,並殷勤詢問需求,則可依人數酌給小費。晚間用餐小費需比白天多一些。小費是對服務品質的一種評估,有些服務生為了多賺小費會表現特別熱心,不時殷勤詢問。不必管服務生的眼色,你可依自己對該餐廳及該服務生的滿意程度付小費,多給或少給沒有人會干涉。但切記千萬不要以penny付小費,當penny丟在桌上,盡管你付小費很多,很可能會被服務生誤解為不滿其服務,是一種羞辱的舉止。因此除非服務實在是太差了,否則絕不可在小費中放置任何penny,當然若你以信用卡付帳,而將小費與用餐金額湊整,則不在此例中。
小費的數額,因人因地而異。在大城市,顧客付出的小費若占總費用的15%,表示對服務滿意;若佔20%,則表示服務特佳,在其他地方,小費通常占費用的15%。顧客在小咖啡店吃頓早飯需付小費25美分;在高級旅館中住宿,每天要付給清潔女工2美元;在實行劃一收費的機場、火車站和公共汽車站,每拿一件行李,顧客須付給搬運工35美分;婦女上理發店花費最多,對洗頭、剪發和燙發的理發員都得分別付給小費,約為15%至20%左右。出租汽車司機索要小費也相當厲害,如果車費不到1.5元,可以付25美分,否則就還要多付。至於加油站服務人員、飯店櫃台人員及電影院帶位人員等則不需給。若不清楚在什麼情況下該給小費,宜事先詢問友人。
付小費的方式有多種:顧客可以將小費放在茶盤、酒杯下;也可把小費塞在服務員手裡;或是在付款時,只將找回來的整票收起,零錢不收,就算是付小費了。
2、建立優良的信用記錄。各種帳單應准時支付,帳單上多會載明付費截止日期,最好能夠提早一周左右支付。萬一誤時,不僅可能會遭罰款,同時也會使自己信用掃地。銀行存款也應隨時保持在足夠支付帳單的金額以上,若遭跳票,也會影響信用。
3、一般辦公時間。美國大部分商店營業時間是星期一到星期六,上午九點半或十點至下午五點或六點左右。在購物中心的商店則有些營業到晚間九點。星期天也會自中午以後開到六點。一般公司則是朝九晚五,星期六、星期日放假。銀行營業時間比較短,多半是星期一到星期五上午九點至下午三點,有些銀行星期五會延長營業時間至下午六點,星期六上午也會從九點開放到十二點。不管公司行號、購物中心、學校,一般是沒有午休的。在學校,中午也照常上課。這一點,對習慣睡午覺的同學是比較難適應的。
⑸ 抖音上很火的特效視頻是怎麼製作的,其實方法
第一步:打開激萌相機(可以去安卓市場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