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56版西遊記孫悟空見了如來叫什麼
如來。根據查詢56版西遊記相關資料得知,56版西遊記孫悟空見了如來叫如來,有時叫如來老兒。《西遊記》是1956年上映的中國奇幻電影,由趙樹燊執導,許可、吳文超等主演。《西遊記》講述了孫悟空大戰牛魔王、玉面狐擺迷魂陣等。
2. 《三借芭蕉扇》中,三借芭蕉扇的原因是什麼
起因:唐僧師徒西天取經,火焰山是必經之路(九九八十一難之一),火焰山火大且不是一般的火,唯芭蕉扇可以扇滅,芭蕉扇是牛魔王,鐵扇公主的私人寶物
經過:悟空向鐵扇公主借扇,鐵扇公主一扇子扇飛悟空,悟空變成小蟲進入鐵扇公主的肚子折騰,鐵扇公主給了一把假扇,悟空變成牛魔王騙走真扇,牛魔王變成豬八戒騙回真扇,悟空大戰牛魔王。
結果:紅孩兒出現,矛盾化解,鐵扇公主借出芭蕉扇,悟空扇滅火焰山,唐僧師徒向西趕路。
三借芭蕉扇主要情節概括:唐僧師徒西天取經,火焰山是必經之路,火焰山火大且不是一般的火,唯獨芭蕉扇可以扇滅。芭蕉扇是鐵扇公主的寶物。
孫悟空第一次向鐵扇公主借扇,鐵扇公主一扇子扇飛孫悟空,孫悟空變成小蟲進入鐵扇公主的肚子折騰,鐵扇公主給了一把假扇。孫悟空變成牛魔王騙走真扇,牛魔王變成豬八戒騙回真扇;孫悟空大戰牛魔王,鐵扇公主借出芭蕉扇,孫悟空扇滅火焰山,唐僧師徒向西趕路。
過了火焰山之後,師徒四人來到了碧波潭。
萬聖龍王亂石山碧波潭的龍王。因為招了九頭蟲這個賊駙馬做女婿偷了祭賽國金光寺寶塔上的寶珠,龍女還偷過王母娘娘的九葉靈芝草溫養佛寶舍利子。
唐僧取經路過祭賽國,夜晚掃塔,發現了塔中寶珠被盜的秘密。孫悟空和豬八戒去碧波潭搶奪寶珠,在二郎神幫助下,打敗了九頭蟲駙馬,孫悟空和豬八戒殺死了萬聖龍王和龍子龍孫,還幫助當地的僧人找回了當地國寶。
3. 《三借芭蕉扇》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三借芭蕉扇》的主要內容是如下:
唐僧師徒西天取經,火焰山是必經之路,火焰山火大且不是一般的火,唯獨芭蕉扇可以扇滅。芭蕉扇是鐵扇公主的寶物。
孫悟空第一次向鐵扇公主借扇,鐵扇公主一扇子扇飛了孫悟空,孫悟空變成小蟲進入鐵扇公主的肚子折騰,鐵扇公主給了一把假扇。
孫悟空變成牛魔王騙走真扇,牛魔王變成豬八戒騙回真扇;孫悟空大戰牛魔王,最終孫悟空勝鐵扇公主交出芭蕉扇,孫悟空扇滅火焰山,唐僧師徒繼續向西趕路。
《三借芭蕉扇》這個故事出自《西遊記》第五十九回。
唐僧師徒四人,一路風塵僕僕朝西行去。走著走著,漸漸覺得熱氣襲人,難以忍受。此一打聽才知道前方有座火焰山,方圓八百里內寸草不生。
又從土地爺嘴裡聽說,要想過山,只有向鐵扇公主借芭蕉扇扇滅火後才能通過。
4. 最老版西遊記是什麼時間開始上映的
最老電視劇版《西遊記》於1986年首播,1988年正式播出,電影版《西遊記》則是1956年上映的趙樹燊執導電影。
相關介紹:
《西遊記》又稱央視86版《西遊記》,改編自明代小說家吳承恩同名文學古典名著。是由中央電視台、中國電視劇製作中心出品的一部25集古裝神話劇。《西遊記》於1982年7月3日開機,同年10月1日首播試集《除妖烏雞國》。1986年春節在央視首播前11集,1988年25集播出。
電影版《西遊記》是1956年上映的中國奇幻電影,由趙樹燊執導,許可、吳文超等主演。《西遊記》講述了孫悟空大戰牛魔王、玉面狐擺迷魂陣等。
(4)孫悟空大戰牛魔王是哪個電影擴展閱讀
相關背景:
《西遊記》該劇講述的是孫悟空、豬八戒、沙僧輔保大唐高僧玄奘去西天取經,師徒四人一路搶灘涉險,降妖伏怪,歷經八十一難,取回真經,終修正果的故事。
1988年2月1日,首次將全本《西遊記》搬上屏幕,也首開電視劇出國拍攝的先例。這部電視劇在有限的藝術、技術條件下,創造了一個充滿幻想的神話世界,生動地表現了唐僧師徒四人不畏艱險的頑強精神。《西遊記》的成功,也得益於六小齡童的精湛表演,他所演繹的孫悟空,幾乎成了觀眾心中的一個定式。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西遊記
5. 最早的西遊記,西遊記最早的版本是什麼年代
1、書籍:清代
《西遊記》是中國古代第一部浪漫主義章回體長篇神魔小說。現存明刊百回本《西遊記》均無作者署名。清代學者吳玉搢等首先提出《西遊記》作者是明代吳承恩 。
全書主要描寫了孫悟空出世及大鬧天宮後,遇見了唐僧、豬八戒和沙僧三人,西行取經,一路降妖伏魔,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終於到達西天見到如來佛祖,最終五聖成真的故事。
2、電視劇:央視86版
《西遊記》於1982年開拍,1986年春節在央視首播前11集,1988年25集播出;2000年,《西遊記續集》在央視開播;2019年,《敢問路在何方》上映。
1986年春節一經播出,轟動全國,老少皆宜,獲得了極高評價,造就了89.4%的收視率神話,至今仍是寒暑假被重播最多的電視劇,重播次數超過3000次,依然百看不厭,成為一部公認的無法超越的經典。
(5)孫悟空大戰牛魔王是哪個電影擴展閱讀
人民網評央視86版西遊記:中國最具群眾基礎的一部電視劇,稱得上是「國民劇」
1、每個孩子都有過「西遊夢」
每一個長在上世紀八十年代的孩子,都曾有過能飛天打妖怪的「西遊夢」,不信回家翻翻你的玩具箱,說不定還能找到一個你兒時玩過的、粗糙的孫猴子塑料面具,或一根紅黃相間、用它打過小夥伴的「金箍棒」!
2、好故事好台詞成就經典之作
一方面,原著中的血腥殘暴的情節沒有了,節奏拖沓的佛法闡釋和詩詞也弱化了不少;另一方面,則是增加了很多觀眾喜聞樂見的故事。比如「豬八戒背媳婦」,原著中其實是沒有的;而在女兒國一回中,電視劇里的唐僧差一點動了凡心,也與原著有很大差別。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西遊記 (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西遊記(1986年楊潔執導央視版電視劇)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致敬國民劇:86版《西遊記》
《西遊記》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由吳承恩著。成書於16世紀明朝中葉,主要描寫的是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悟凈師徒四人西天取經,歷經八十一難的故事。
《西遊記》自問世以來在民間廣為流傳,各式各樣的版本層出不窮,明代刊本有六種,清代刊本、抄本也有七種,典籍所記已佚版本十三種。
鴉片戰爭以後,大量中國古典文學作品被譯為西文,《西遊記》漸漸傳入歐美,被譯為英、法、德、意、西、手語、世(世界語)、斯(斯瓦西里語)、俄、捷、羅、波、日、朝、越等文種。中外學者發表了不少研究論文和專著,對這部小說作出了極高的評價。
(5)孫悟空大戰牛魔王是哪個電影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唐太宗貞觀元年(627年),25歲的和尚玄奘天竺(印度)徒步游學。他從長安出發後,途經中亞、阿富汗、巴基斯坦,歷盡艱難險阻,最後到達了印度。在那裡學習了兩年多,並在一次大型佛教經學辯論會任主講,受到了贊譽。
貞觀十九年(645年)玄奘回到了長安,帶回佛經657部,轟動一時。後來玄奘口述西行見聞,由弟子辯機輯錄成《大唐西域記》十二卷。但這部書主要講述了路上所見各國的歷史、地理及交通,沒有什麼故事。
及到他的弟子慧立、彥琮撰寫的《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則為玄奘的經歷增添了許多神話色彩,從此,唐僧取經的故事便開始在中國民間廣為流傳。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西遊記
《西遊記》是中國古代第一部浪漫主義章回體長篇神魔小說。該書以「唐僧取經」這一歷史事件為藍本,通過作者的藝術加工,深刻地描繪了當時的社會現實。主要描寫了孫悟空出世,後遇見了唐僧、豬八戒和沙僧三人,一路降妖伏魔,保護唐僧西行取經,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終於到達西天見到如來佛祖,最終五聖成真的故事。
1982年7月。
1982年2月25日劇組成立;7月試拍了《除妖烏雞國》一集;10月1日該集在中國中央電視台播出(該集在1986年重拍,其中僅保留了試拍版本的一小部分片段)。
《西遊記》又稱央視86版《西遊記》,改編自明代小說家吳承恩同名文學古典名著。是由中央電視台、中國電視劇製作中心出品的一部25集古裝神話劇。
由楊潔執導,戴英祿,楊潔,鄒憶青共同編劇,六小齡童、徐少華、遲重瑞、汪粵、馬德華、崔景富、閆懷禮、劉大剛等主演,李世宏、李揚、張雲明、里坡等擔任主要配音。
該劇講述的是孫悟空、豬八戒、沙僧輔保大唐高僧玄奘去西天取經,師徒四人一路搶灘涉險,降妖伏怪,歷經八十一難,取回真經,終修正果的故事。
《西遊記》於1982年開拍,1986年春節在央視首播前11集,1988年25集播出。1986年春節一經播出,轟動全國,老少皆宜,獲得了極高評價。
造就了89.4%的收視率神話,至今仍是寒暑假被重播最多的電視劇,重播次數超過3000次,依然百看不厭,成為一部公認的無法超越的經典。
(5)孫悟空大戰牛魔王是哪個電影擴展閱讀:
央視版《西遊記》忠於原著,唐僧穩重端莊,孫悟空機敏詼諧,豬八戒愚直滑稽,沙和尚憨厚忠勇。該劇通過描述唐僧師徒降妖服怪,歌頌了取經人排除艱難的戰斗精神。
幾乎全國的電視觀眾都收看過這部劇。全劇拍完歷經17年之久,盡管今天看來,該劇的在特技方面顯得頗為幼稚。
但是這並不影響該劇整體藝術上的成功。十幾年後,中央電視台以「拍一部完整的古代名著」為由補拍了剩餘故事共16集,收視率仍然很高。
結局:
唐僧師徒過凌雲渡,乘無底船,終達彼岸,得以脫胎換骨,來到靈山。佛祖命二尊者引他們到珍樓用齋,入寶閣選經。不料二尊者卻向他們索取「人事」。
悟空不肯行賄,結果取來的竟是無字白經。他們重返靈山告狀,佛祖卻不責怪二尊者。師徒們只好把紫金缽盂送給尊者,才取得有字真經,並一一受封佛號。
劇情介紹:
在遙遠的古代,東方傲來國有一座花果山,山上有一塊仙石吸收日月精華,內育仙胞,一日迸裂,產一個石猴。這石猴同一群猴子在山中避暑,無意之間發現了一股飛瀑從山頂流下。
石猴自告奮勇,鑽入飛瀑,發現裡面竟然是一個寬敞、幽靜的石洞,眾猴拜石猴為王,稱他美猴王。美猴王為能夠長生不死,遠離花果山去尋仙訪道。
在一位樵夫的指引下他來到靈台方寸山,須菩提祖師收他為徒弟,賜名孫悟空。須菩提祖師認為他有靈性教授悟空七十二種變化和一個跟頭可以翻十萬八千里的筋斗雲。
功夫學成,孫悟空回到了花果山。為操練群猴,悟空使起法術,將傲來國的兵器攝上了花果山,山中的妖、獸全拜在了悟空足下。
後來,悟空入東海龍宮借寶,討得了定海神針做兵器,即重達一萬三千五百斤的如意金箍棒。不久,他又大鬧地府,在生死簿上塗掉了所有猴子的名字。東海龍王和閻王表奏玉帝,請伏妖猴。
五百年後,正是大唐太宗李世民時期。高僧玄奘得觀音開導之後,決定往西天取經。唐太宗親自排駕送行,口稱玄奘為御弟,賜尊號為三藏,一直送到長安城外。
唐僧上路,飢餐渴飲,一日騎馬夜登雙叉嶺,被虎魔王部下活捉,太白金星趕來援救,唐僧脫險。幾天後來到了兩界山,唐僧揭去封條,孫悟空崩山而出,唐僧收悟空為徒,稱為行者,一同西行取經。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西遊記
西夏(1038年—1227年)時期的敦煌壁畫榆林窟第3窟,其中有身披袈裟的玄奘,以及人相似猴的孫悟空手牽白馬,可以說是目前為止關於西遊記的最早記載。由於西夏歷經唐、北宋、南宋,所以無法確定形成具體時間,但最少要比《西遊記》小說問世早三百多年。
李提摩太(1845—1919),字菩岳,英國傳教士。1869年11月17日他離開英國,於1870年12月抵達上海,隨後去山東煙台、青州等地傳教,並同時學習佛教、儒家和伊斯蘭教著作。1886年,李提摩太來到北京,發表了《七國新學備要》,介紹西方各國的教育情況,並建議清朝政府每年拿出100萬兩白銀作為教育改革的經費。1902年,山西發生教案,慈禧請他協助處理。事件解決後,慈禧同意請他開辦山西大學堂,聘他為山西大學堂西學書齋總理,可以自由往來於北京、上海、太原之間。清政府還賜他頭品頂戴,二等雙龍寶星,並誥封三代。
作者簡介
吳承恩,字汝忠,號射陽山人。淮安府山陽縣(今江蘇淮安)人。他生活在明代中葉,約公元1500年到1582年間;出生在一個由文職小官僚而淪落為小商人的家庭。他極好讀書,但常遭官府吏胥敲詐,對社會現實頗為不滿。
內容簡介
《西遊記》(英譯本)於1913年由上海基督教文學會出版,譯者李提摩太是山西大學的創始人。此譯共100回,前7回為全譯文,第8至100回為選譯。此次是商務印書館與山西大學合作,影印後重新出版,作為珍藏版的紀念品。
一起來看百年前《西遊記》里的人物造型和英文名吧!
當年的師徒四人是這樣:
The Master. Buddhist Monk
「Sun The Monkey」
Chu Pa Kiei The Pig.
Sa Ho Shang The Dandy Dolphin
玉帝、王母娘娘是這樣的:
Yu Ti——The Celestial Emperor
Shi Wang Mu——The Queen Of Heaven
書名:《西遊記》(英譯本 珍藏版)
作者:吳承恩(著),李提摩太(譯)
出版時間:2018年1月
最老電視劇版《西遊記》於1986年首播,1988年正式播出,電影版《西遊記》則是1956年上映的趙樹燊執導電影。
相關介紹:
《西遊記》又稱央視86版《西遊記》,改編自明代小說家吳承恩同名文學古典名著。是由中央電視台、中國電視劇製作中心出品的一部25集古裝神話劇。《西遊記》於1982年7月3日開機,同年10月1日首播試集《除妖烏雞國》。1986年春節在央視首播前11集,1988年25集播出。
電影版《西遊記》是1956年上映的中國奇幻電影,由趙樹燊執導,許可、吳文超等主演。《西遊記》講述了孫悟空大戰牛魔王、玉面狐擺迷魂陣等。
(5)孫悟空大戰牛魔王是哪個電影擴展閱讀
相關背景:
《西遊記》該劇講述的是孫悟空、豬八戒、沙僧輔保大唐高僧玄奘去西天取經,師徒四人一路搶灘涉險,降妖伏怪,歷經八十一難,取回真經,終修正果的故事。
1988年2月1日,首次將全本《西遊記》搬上屏幕,也首開電視劇出國拍攝的先例。這部電視劇在有限的藝術、技術條件下,創造了一個充滿幻想的神話世界,生動地表現了唐僧師徒四人不畏艱險的頑強精神。《西遊記》的成功,也得益於六小齡童的精湛表演,他所演繹的孫悟空,幾乎成了觀眾心中的一個定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