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百科 > 芬尼根是哪個電影有的名字

芬尼根是哪個電影有的名字

發布時間:2023-02-09 10:00:11

① 看完電影《滿洲里來的人》後的感受

電影《滿洲里來的人》是唐棣導演的處女作長片,也算是集裝逼、拖沓、書齋江湖氣、惡趣味、莫名其妙、膽大包天於一體之作。
「我的電影從來無意寫實,它們是鏡子,是現實的片段,幾乎跟夢一樣」英格瑪·伯格曼的話好像是在說幾百年後的《滿洲里來的人》。
「如果中國會好,國產片也會好。」費穆說得多好啊,中國多爛啊,電影怎麼好得了,更何況CULT電影。《從滿洲里來的人》表達的無非是現在中國的爛,尤其是中國人情感的荒蕪,這不是一個票友導演能夠Hold得住的,裝逼勢在必行,或者說導演只有裝逼的願景,而沒有足夠的實力。我還是想說,《從滿洲里來的人》的裝逼在某種程度上比《小時代》要惡劣。《小時代》一看就沒格調,害人有限,而《從滿洲里來的人》是流氓有了文化,呈現出精英和探索的樣子,只怕會流毒甚深,堪稱妖孽。
《從滿洲里來的人》時間軸被打亂、鏡頭語言散漫,感覺像沒說什麼事兒一樣,哪怕實打實的十幾分鍾的強暴戲碼,也感覺是主人公的心理活動,時間那麼長,懷疑他的體力……再說「書齋里的江湖氣」。這是我最想說的。書齋里的江湖氣意思是假江湖。從《湖畔公路》開始,導演一直是個詩情畫意的人。我難以接受一部看上去壞得令人發指的電影。至於,惡趣味,我看很多人說到《不可撤銷》,我沒那麼庸俗,所以,我想到的是《感官世界》。有人說《滿洲里來的人》讓人三觀毀盡。此言差矣。沒錯,《滿洲里來的人》試圖呈現這個三觀毀盡的世界,給一些逐漸淹沒在世俗中的人類情感唱輓歌,但走得並不決絕,最後男主竟然被抓住暴打,一點希望都不給,不像《感官世界》被割下來的小雞雞多麼美好多麼有力量多麼讓人快活啊。但是男主看誰順眼就殺,還是頗有點人類被上帝遺棄的感覺,可惜沒搞好。我發現我的確喜歡惡趣味,之所以指責這部電影是因為導演的惡趣味很吃力。壞人都是不講理的,我有可能成為《滿洲里來的人》的主人公,而導演顯然不可能。我的不滿有不容置疑的邏輯。這個電影可以看出《鯨魚馬戲團》(從火車站跑出來,在路上走那段)《天堂電影院》(男主人公趴在牆上親吻女主人公影子)《阿里郎》(那段采訪)《看見惡魔》(雨夜的殺人戲)《黃海》(片尾的追擊者)《三更》(那些古怪的角度)這些片子的影子,可能是他們說的這個電影向大師致敬——致敬只是美其名曰,東拼西湊才是核心。導演從自己二十幾年來的觀影經歷中把喜歡的場景參考一遍,這些可以算作完美的鏡頭反而暴露這部電影的混蛋邏輯。在這個邏輯之下,這個野心勃勃的傢伙一般會躲在黑暗中偷笑。
文章的結尾,我摘取我第一次看片後的觀感:「最美的鏡頭當然是片尾女主翻出欄桿跳下去。回頭一看,那麼安靜的眼神,對這個世界如此不屑,噗,乓,咚咚,就這么幾個聲音。不過如此。去你媽的。就是這樣。就因為這個鏡頭,我開始嫉妒那個殺人犯。」

② 芬尼根的守靈夜的介紹

《芬尼根的守靈夜》是愛爾蘭作家詹姆斯·喬伊斯的作品。該小說是愛爾蘭作家喬伊斯最後一部長篇小說,書名來自民歌《芬尼根的守屍禮》。一位搬運磚瓦的工人芬尼根從梯子上跌落,大家都以為他死了,守靈時灑在他身上的威士忌酒香卻刺激他蘇醒過來。人們把他按倒,叫他安息吧。故事以壹耳微蚵斷斷續續的夢境開始,喬伊斯企圖通過他的夢來概括人類全部歷史,1同時,喬伊斯將他的意識流技巧和夢境式的風格發揮到了極致。該小說徹底背離了傳統的小說情節和人物構造的方式,語言也具有明顯的含混和曖昧的風格。喬伊斯在書中編造了大量的詞語,潛藏了許多歷史和文化的背景以及哲學的意蘊,甚至大量運用雙關語。《芬尼根的守靈夜》講述的是夜晚和夢幻的邏輯。2作者用了17年的光陰寫出《芬尼根的守靈夜》作品。11939年,《芬尼根的守靈夜》出版,引發評論的高潮。3《芬尼根守靈夜》具有網路全書式結構,對現代英語乃至歐洲語言採取了革命性顛覆的立場。4由Mary Ellen Bute導演的電影《芬尼根守靈夜》( Finnegans Wake )1966年在美國上映。《芬尼根的守靈夜》共八章。

③ 有沒有一部叫 極度冰寒的 電影

極度深寒

【領銜主演】: 寇特羅素 韋斯·斯塔蒂

【影片類別】: 科幻片

【出產地區】: 歐美

一艘艦艇正在南海上巡弋,艦長約翰.費因納根及全體船員都不清楚他們此行是執行什麼冒險任務,航行的所有費用均由一位幕後人物支付。機械師喬伊意外地在艙內發現一枚核彈頭,他立刻意識到事態的嚴重性。

與此同時,在他們的下游,堪稱世界第一的豪華客輪「阿爾戈號」正在進行首航,船上滿載腰纏萬貫、珠光寶氣的貴婦富翁。海盜率領部下潛入船艙,他們破壞了通訊系統,打算將金銀財寶洗劫一空。就在這時,輪船好像撞上了什麼東西……等約翰他們趕到時,「阿爾戈號」已陷入一片血水之中,船上僅剩下幾名倖存者,其中包括特里蓮和建造「阿爾戈號」的工程師西蒙。起初,約翰並不相信「阿爾戈號」遭到了所謂「深海魔鬼」的浩劫,直到發現他的船員一個接一個地失蹤後,他才明白自己已被放到九死一生的危險境地。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他只能與特里蓮聯手,共同對付嗜血無度的「深海魔鬼」……

這是一部用A級成本製作的B級片,誇張的血腥鏡頭不斷出現,令人倒胃。不過,對喜歡刺激的觀眾來說,

該片不失為一服開胃劑。

所謂深海魔鬼就是一隻變異了的巨型章魚。

極度深寒

類 型: 恐怖 / 驚悚 / 動作

導 演: 斯蒂芬·薩默斯 Stephen Sommers

編 劇: 斯蒂芬·薩默斯 Stephen Sommers

主要演員: 克里夫·克堤斯 Cliff Curtis

傑森·弗萊明 Jason Flemyng

Derrick O'Connor

韋斯·斯塔蒂 Wes Studi

凱文·J.·奧康納 Kevin J. O'Connor

安東尼·哈德 Anthony Heald

劇情介紹 豪華郵輪被一深海怪物襲擊,所有的乘客都被大海吞沒,只有一小部分人生死不明,不知下落。最先進入出事海域的是走私船「塞班號"。船長約翰.芬尼根爬上郵輪甲板,到處可見遭襲擊的痕跡。這時郵輪也逐漸向海底沉去,那些食人的怪物又開始新一輪的攻擊,不放過每一個活著的人:船長芬民根、珠寶大盜特里林安,郵輪老闆西蒙、機械工喬伊,這些人能不能團結起來與怪物抗爭並活著逃出險境呢?

④ 芬尼根的守靈夜的作品鑒賞

《芬尼根的守靈夜》主題思想:在充滿謎一樣的語言和神聖而深奧的歷史迷宮中,詮釋聖典並揭示人類命運的奧秘。
根據希臘神話,雅典每9年都要向克瑞忒進貢7個童男和7個童女,這些兒童被關進彌諾斯迷宮,不論他們怎樣走,他們都會乾渴而死或被迷宮中的牛怪彌諾陶勒斯吃掉。喬伊斯把這則神話與《芬尼根的守靈夜》聯系在一起,表明作品至少包含這樣的幾層意思,一是《芬尼根的守靈夜》是一個與彌諾斯迷宮一樣的迷宮;二是這個迷宮是喬伊斯用自己的規則獨創的,在這場「用他自己的方式」玩的游戲中,喬伊斯不必再遵守別人的法則,也不必在意別人的承認乃至參與;三是就像彌諾斯迷宮中潛藏著孩子們的命運一樣,《芬尼根的守靈夜》這個迷宮中也包含著人類命運的預言,其他人可以不解這個謎,命運卻將像預言的那樣發生。從這個角度看,《芬尼根的守靈夜》既是喬伊斯自己創造的一個彌諾斯迷宮、一個伊甸園,也是一部關於人類命運的預言。
事實上,在喬伊斯的心目中,《芬尼根的守靈夜》是一部與聖經和其他人類聖典不相上下的作品,一部讀者必須懷著敬畏和自慚形穢來解讀的「羊皮書」 。《芬尼根的守靈夜》里談到一封母雞不斷刨掘的信,這只母雞「在鍾聲敲響12點的時候,尋遍整個曲曲折折的世界,尋找一張非常大的信紙」,這句話如果根據喬伊斯製造雙關的方式來讀的話,也可以解為這只母雞「在鍾聲敲響12點的時候,尋遍所有復雜多義的詞語,尋找一張像上帝一樣大的信紙」。在《芬尼根的守靈夜》中,喬伊斯就曾直接把該作品稱為信。
在該文本中,喬伊斯還反復提到了愛爾蘭6世紀或9世紀的聖書《蓋爾書》,而《芬尼根的守靈夜》中那封母雞刨掘的信在風格上則是對《蓋爾書》的戲擬。在歷史上,《蓋爾書》也曾像那封被母雞刨掘的信一樣被埋在地下,以保護它不受入侵的丹麥人的破壞,幾個世紀後該聖書被挖掘出來,已經像信一樣毀蝕得殘破不堪。在喬伊斯的心目中,信、《蓋爾書》和《芬尼根的守靈夜》是同一個東西,如果說母雞是在曲曲折折的世界中尋找那封信,讀者就是在喬伊斯設置的「復雜多義的詞語」的迷宮中尋找《守靈夜》的線索;如果說殘破凌亂的《蓋爾書》需要後代的人懷著崇敬和耐心來破解,《芬尼根的守靈夜》也要求它的讀者把畢生的精力都奉獻給這部雖然是由一個當代作家所寫的書。
最值得注意的是喬伊斯實際把他的《芬尼根的守靈夜》看成是與《蓋爾書》一樣的聖書,用他自己的話說,「這部原初和多變的書稿本身是一部多種異族的聖經」。它的內容像《蓋爾書》一樣充滿神聖而深奧的寓意,閱讀它的過程也像人們解讀《蓋爾書》一樣,是一個詮釋聖典的過程。這樣讀者就從一個方面明白了喬伊斯為什麼在《芬尼根的守靈夜》中使用如此晦澀含混的語言,《芬尼根的守靈夜》是喬伊斯用謎一樣的語言和內容像《蓋爾書》那樣揭示人類命運的奧秘。
喬伊斯一直把他的作品看做人類命運的預言。喬伊斯對他自己作品的超凡洞察力的信念,是與他對自己的先知般的智慧分不開的。在《芬尼根的守靈夜》中喬伊斯提出,平常普通人肉眼看到的現象有如太陽光被三棱鏡阻擋後發出的折射的色彩。地球上的礦物、植物、動物和普通人都不能感受到所有太陽光。但是真正的先知生活在智慧的第7層,卻知道現實的內在靈魂,即每個事物的本質。對先知而言,所有物體都閃耀出處於其內部的原初之光的榮光。對先知來說,整個世界是一個顯形。
喬伊斯一直把他自己視為這樣的先知,也一直相信他自己的作品具有先知書一樣的神聖啟示作用。他稱自己的創作是在他靈魂的冶煉房鍛造出他的民族還未被創造出來的良心。在《芬尼根的守靈夜》中,他還把該作品稱為「拯救人類的書」。喬伊斯的小說總是追求在日常事物中看到現實以外的東西。這些屬於物體「內部的原初之光」的因素並不像現實主義小說那樣自然地包含在現實描寫之中,而往往是藝術家通過先知般的頓悟,在某個普通的瞬間把握住靈光一閃。
在《芬尼根的守靈夜》文本中,喬伊斯徹底放棄了現實主義表現有限環境中的有限個體的局限,直接在《芬尼根的守靈夜》小說中寫整個人類的歷史,使小說成為一個所有的人的所有的故事,讓沒有時間沒有地點的絕對存在於構造出來的歷史迷宮中,喬伊斯向讀者宣示他用先知的智慧所看到的人類的根本命運。
喬伊斯有意把《芬尼根的守靈夜》該作品寫成一個迷宮,這個迷宮的游戲規則是他確定的,讀者必須遵守他的規則,關注他的意圖。通過創造迷宮這個獨立的世界,喬伊斯得以確立他作為作者創造者的地位。
在《芬尼根的守靈夜》中,讀者從始至終都必須尋找喬伊斯留給讀者的線索,通過解讀作者來解讀文本,「喬伊斯創造了一個世界,這個世界只有當讀者知道如何謙卑地遵從作者的意願時才能找到進去的路」。在該作品中,作者的主宰地位是不容輕視的,用《芬尼根的守靈夜》中的話說,讀者「必須對作者的作者地位和神聖權威不抱無用的懷疑」。 寫作手法
在《芬尼根的守靈夜》中,喬伊斯曾把書里的環境稱為「由他們的相似和他們偽自我的他我構成的迷宮」。的確,《芬尼根的守靈夜》一改小說的傳統美學原則,整部作品充滿了不確定的因素,令讀者匪夷所思,以至被有的評論者憤怒地稱為「一個文學自娛者的瘋狂舞蹈」 。
《芬尼根的守靈夜》的迷宮特徵首先來自小說中人物名稱和身份的不斷變換。雖然從總體看小說中似乎存在著一組貫穿始終的人物:一個由父親、母親、女兒、兩個兒子組成的家庭,一個女傭和一個男僱工,12個客人,28個女孩,但這些人物的名字直到作品結尾都沒有固定下來,他們的身份和他們之間的關系更是如萬花筒般變幻莫測。
男主人公主要是都柏林一個小酒店的老闆,叫H·C·壹耳微蚵,簡稱HCE 。不過正如他的簡稱「此即人人」(Here Comes Everybody)表明的,在不同卷、不同章和不同段落中,主人公的身份也各不相同。有時他是向愛爾蘭傳播基督教的聖帕特里克,有時是率領盎格魯-諾曼人征服愛爾蘭的「鐵拳」,有時又是清教革命中血腥鎮壓愛爾蘭保王黨人的克倫威爾。
此外,HCE也是愛爾蘭傳說中從牆上掉下來摔死卻又因一杯酒而復活的泥瓦工芬尼根,是特里斯丹和伊瑟的故事中戴了綠帽子的國王馬克,是睡著的愛爾蘭巨人夭恩,是抵抗外族侵略的愛爾蘭英雄芬·麥克爾。在《芬尼根的守靈夜》的小故事裡,他也是民謠中被惡作劇女王搶去孩子的雅赫·封·胡特、笑話中克里米亞戰爭里被射死的俄國將軍。在零散的敘述語句中,他還是亞當、普羅米修斯、奧西里斯、基督、佛祖,等等。他既是所有的人,又是所有人的父親(Havth Childels Everywhere);既是他自己,又是每一個人。他的名字還表明他是一種往人的耳朵里鑽的微不足道的小昆蟲。
HCE的兩個兒子在作品中也占據著重要地位,而且他們的名字和身份也像HCE那樣復雜多變。他們最常以「閃」和「肖」的身份出現,在書中他們還叫過傑利和凱文、馬特和朱特、多爾夫和克夫、格拉格和卡夫、巴特和拓夫,在小故事中他們也是狐狸和葡萄、螞蟻和蚱蜢,「肖」還是約翰教授、璜(唐·璜)等等。
書中還經常出現一老一少兩個女性形象,比如書中著名的岸邊洗衣婦的章節。有時,通過上下文可以確定這兩個女性是HCE的妻子和女兒,特別是ALP這個名字專指HCE的妻子——當然,與HCE一樣,ALP也是所有的女性,特別是妻子身份的女性,夏娃、伊西絲等。不過,在更多的情況下,書中出觀的女性到底是女兒還是妻子,或者只是其他的女人,卻並不是一件容易判斷的事。比如威靈頓紀念館的守門人凱特夫人、最後一章獨自的敘述者、乃至河邊的洗衣婦, 書中都沒有明確的線索供讀者分辨。從頭到尾,整部書的人物都如謎一樣模糊,就如喬伊斯在書中所說,「在這個一千零一夜的諧噱拼盤中,使身份得以確定的事實之劍永遠不會落下來。」
在《芬尼根的守靈夜》中,不同身份的人物之間沒有任何統一的聯系,每個人物隨時出現又隨時消失。《芬尼根的守靈夜》可以說只是一盤散落的珠子,這條線必須由讀者自己去編織。喬伊斯只是用名字的反復出現來向讀者暗示這些名字之間存在著某種神秘的聯系,暗示讀者不要把它們看作隨意堆積的亂石,而應視為精心構造的迷宮。
隨著人物的迷宮而來的是故事的迷宮。如果說講一個好的故事是傳統小說的基本要求的話,《芬尼根的守靈夜》卻是一個沒有故事的故事,「雖然由故事組成,卻沒有講任何故事」。讀者在第一卷得到的印象是這本書將講述葉爾委克的一次犯罪,這個罪行將像亞當被從伊甸園驅逐、芬尼根從牆頭跌落一樣,是人類墮落的象徵。在第一卷中,敘述雖然不時從這個罪行邊滑開,但畢竟可以抓住這個線頭走下去。
然而,到了第二卷,喬伊斯卻好像忘了故事,在沒有任何鋪墊的情況下,讀者被帶到了葉爾委克的孩子那裡,「閃」和「肖」占據了舞台的中心。「閃」和「肖」的故事幾乎與壹耳微蚵沒有任何聯系,兩個兄弟時而一起探索母親的秘密,時而以妹妹艾絲為軸心,相互競爭,直到「肖」的勝利和「閃」的流亡又把「閃」擠到聚焦燈外。然後,敘述回到了葉爾委克一家睡覺的場景,夫妻的恩愛和孩子的夢中驚呼似乎把讀者帶到了現實,可是,當敘述漸趨明晰的時候,故事卻在夢囈中結束。直到全書的末尾,讀者還是不知道到底誰是故事的主人公,不知道是應該追問葉爾委克的罪行還是「閃」與「肖」的爭斗。
此外,即便像壹耳微蚵的犯罪比較明確的情節,一旦追問下去也會發現它依然是一個「曲徑分岔的花園」 。只知道什麼地方出了毛病,但讀者能夠看到的卻只是相互矛盾的謠言。讀者知道這個罪行牽涉到壹耳微蚵和一個年輕女性,讀者也知道有兩個士兵卷進這個事件之中,可是到底發生了什麼,是強奸還是偷窺,是HCE與ALP在公園里做愛,還是「肖」、「閃」和艾絲之間發生了亂倫,讀者都不知道。讀者只看到這個「謠言」是如何一次次傳播,最後導致HCE接受審判。不過,那到底是法庭上一次正式的起訴,還是酒客在壹耳微蚵的店裡醉後爭吵,同樣晦暗不明。同時,由於罪行是若干謠傳的結果,到底這個罪行是否真的存在,也是一個模糊不清的問題。
書中還有一個重要的情節,就是一封由母雞刨出來的信。就如書中所說,這封信已被雞刨成了碎片,於是這封信的內容,乃至這封信發現的時間、地點、母雞的身份等都成了一個謎。在書中,喬伊斯用不少的篇幅專門討論了這些問題:罪行的問題、信的問題、「肖」和「閃」的問題。但每一次討論與其說是使謎得到澄清,不如說在謎之外又織了一道謎。人們的意見各不相同,提供的證據相互矛盾,更多的時候,討論至少從表面看與問題毫不相干。這些不相乾的討論不是把人引入歧途,就是又設置了一重圍牆,加深了讀者解謎的難度,用評論者的話說是在「拖讀者的後腿」。
喬伊斯在《芬尼根的守靈夜》中織的最大的迷宮是語言的迷宮,「整個語言的理性和邏輯的結構似乎都崩潰了」。且不談喬伊斯在其中採用的不合規則的語法,一句中各個單詞之間的關系常常打亂傳統的主謂賓的模式,而且,喬伊斯最大膽的嘗試是對英文單詞加以改造,把原來的字母增減或重排,將幾個單詞中的部分字母進行組合,乃至製造新詞。這類單詞改造不是局限於某些段落或章節,而是通貫全書,於是把可讀性徹底拋到了一邊,對讀者的閱讀提出極高的要求。「該書不是被閑散隨意地瀏覽的。它對想像提出挑戰,要求閱讀它的人必須有自控力和不屈不撓的品質。」
大量新造詞彙的出現使《芬尼根的守靈夜》看起來就像計算機出現的亂碼。可是,《芬尼根的守靈夜》的這些新詞卻並不是喬伊斯隨心所欲地編造的,該文本的每一個詞每一句話都是喬伊斯深思熟慮的安排。用喬伊斯自己的話說,如果拿當時作家作品中一段含義模糊的章節去問作家本人,他們會說不清自己在講什麼,但是作者能證明作者書中的每一行都是有意義的。很多時候,喬伊斯製造新詞是為了達到雙關和多義的效果,典型的如喬伊斯對芬尼根的喪禮(funeral)這個詞進行的改造,把它寫為funferall或funferal,這樣,這個詞既有喪禮的意思,又有了「所有人的作樂」(fun-for-all)的意思,因為在愛爾蘭的習俗中,守靈夜是一場狂歡聚飲,民謠中的芬尼根正是喝了參加喪禮的人醉中潑濺出來的酒死而復活的,因此這次喪禮實際是一次「快樂的痛飲」(joydrinks)。
此外,喬伊斯創造這個詞還因為他有意把《芬尼根的守靈夜》寫成一部充滿了諧噱的喜劇,既有「所有作樂」(all the fun)又有「愛的游戲」(lovesoftfun)。《芬尼根的守靈夜》這個標題也包含著幾重雙關,比較明顯的雙關在wake 這個詞上,它既有守靈夜的意思,又有蘇醒的意思,因此它既包含了那個愛爾蘭民謠,又表明《芬尼根的守靈夜》寫的是人類的再生和循環。
Finnegans這個詞從表面看是一個名字,但喬伊斯在書中同樣通過詞彙的改造賦予了它多層含義。首先,在芬尼根這個名字和字母「s」之間,喬伊斯沒有加表示所有格的符號,因此,讀者既可以把這個標題讀做愛爾蘭的民謠「芬尼根的守靈夜」,也可以讀做「芬尼根們的守靈夜」或「芬尼根們醒了」 。這樣芬尼根這個名字就和書中的HCE對應起來,既是一個人,又是所有的人。其次,在書中喬伊斯以這個詞為基礎做了許多變形,賦予這個詞更多的含義,如「改邪歸正」「恢復健康」(fine again)、火鳳凰的再生(Phoenican wakes)等等。
《芬尼根的守靈夜》充滿了構成雙關的「字謎游戲」,大部分的詞都包含含混和暗示。由於這些詞的含義常常多至三四個,其效果就和主題的謎一樣,把讀者引向無數的分岔小徑,喬伊斯用「雙關和謎」,把《芬尼根的守靈夜》織成了一個「迷宮」 。
敘事美學
《芬尼根的守靈夜》作品中遍布著廢墟意象。在詞語、句法和篇章三個文本層面上,小說形式也呈現出破碎性、偶然性等廢墟美學特徵。廢墟意象一直令詩人、小說家和藝術家們著迷。廢墟之美甚至被命名為「另類存在」或「第三類美」。
廢墟,作為一個敘事主線和核心意象,一直貫穿著整個《芬尼根的守靈夜》的小說文本。它不僅作為敘事背景頻繁出現在小說中,例如,位於尼桑地區的「三子教堂」所在地「愛爾蘭之眼」,即是愛爾蘭最為古老的的廢墟之一:
「聖保羅大教堂的廢墟」;都柏林的北部芬格拉斯存著一座古老的教堂廢墟和一副殘留的愛爾蘭十字架;壹耳微蚵(H.C.Earwicker)的家,也是淹沒在一片廢墟之中,「透過伊爾維克家屋頂廢墟,可以看見雲雀飛舞」;更有甚者,伊爾維克本人的身體,有時也變形為廢墟;「在那個猶疑不決的壹耳微蚵的身體廢墟之上,籠罩著人們惡意中傷他的詛咒」。
在《芬尼根守靈夜》眾多的廢墟意象中,最具代表性和主題性的莫過於——野花搖曳的古代帝國廢墟。這個敘事碎片在小說以戲仿的形式反復出現。「今天,正如當年在普林尼和格魯梅拉時代,風信子在高盧搖曳,長春花在伊利里亞古國里蔓延,雛菊在努曼提亞廢墟之間嬉戲;而在她們周圍,那些城邦頻更其名,數易其主。有些城池早已灰飛煙滅,文明與文明互相碰撞彼此毀滅。然而,這些野花卻世世代代繁衍不息直到今天。今天,它們還在我們眼前陸續綻放,清新迷人,一如它們當年綻放在古戰場上的模樣」。
此外,迦太基古國廢墟中植物意象如野雛菊、水仙花和風信子等也撒播在小說文本中。古代帝國的衰落,如阿瑟王的最終失敗,迪達勒斯的墜入大海,或凱爾特吟遊詩人在返回仙境途中的翻身落馬,都是時間之箭、命運之矢不可抗拒性的隱喻,所以喬伊斯寫道:「睡吧,村莊,圓形古墓,洞穴石冢,尋找中的廢墟」。
愛爾蘭是一個布滿廢墟的小島。那裡的聖地、城堡和塔樓如同中國南宋山水畫中的殘山剩水,具有一種傾頹衰敗之美,一種凱爾特人所特有的遺世獨立的氣息,是「愛爾蘭人的天國一般的廢墟和福祉」。然而,這些廢墟並不是空曠與虛無;相反,它們有時是充滿靈性的神聖所在。因為這些古老的廢墟里仍然埋藏著凱爾特文明的蹤跡和精神,浸潤在朦朧的神話光芒和尖銳的現實色彩之中。廢墟是世界的一道裂縫,一個他者,一向鍥而不舍地糾纏著知識分子們的想像力。而作為「他者」的廢墟也構成了人們視野中的一個所謂的「空洞」;這個「空洞」一直延伸向無限。而一個空洞的廢墟化的世界正是喬伊斯所處於的20世紀經歷了戰爭劫難的西方現代社會的隱喻。
在《芬尼根的守靈夜》中,廢墟作為主題意象也折射出這部作品的審美傾向,即破碎性;而破碎性正是其廢墟美學的核心特徵。
《芬尼根的守靈夜》也是一部巴洛克風格的寓言,一部關於人類在廢墟中生存狀況的寓言,一部關於芬尼根、壹耳微蚵(HCE)和安娜(ALP)如何從墮落到復活的寓言。
廢墟意象具有審美價值的原因在於,廢墟一語道破玄機,道出了20世紀特有的衰敗景象,即世界的分崩離析、意義與形象的分裂、能指與所指的游離,以及給人們帶來的精神憂郁。當傳統哲學的價值觀念被顛覆時,作品便成為一堆廢墟。而「廢墟」一詞無疑為解開《芬尼根的守靈夜》的敘事之謎提供了一把新鑰匙。
《芬尼根的守靈夜》的審美特徵則在於「共時性」事件的碎片化,即「廢墟化」,而廢墟美學的核心就在於偶然性和破碎性。

⑤ 求一部電影..裡面講在一條大船裡面,,有一條吃人的八爪魚 把船里的人都吃了

電影名:極度深寒(又名:怪從深海來)主演:法米克·詹森 特里特·威廉斯 傑森·弗萊明 吉蒙·休斯 琳尼·阿德奇 Jack Anker《怪從深海來》劇情簡介: 豪華郵輪被一群深海怪物襲擊,所有的乘客都被大海吞沒,只有一小部分人生死不明,不知下落。最先進入出事海域的是走私船「塞班號"。船長約翰.芬尼根爬上郵輪甲板,到處可見遭襲擊的痕跡。這時郵輪也逐漸向海底沉去,那些食人的怪物又開始新一輪的攻擊,不放過每一個活著的人:船長芬民根、珠寶大盜特里林安,郵輪老闆西蒙、機械工喬伊,這些人能不能團結起來與怪物抗爭並活著逃出險境呢?

⑥ 芬尼根守靈夜的介紹

《芬尼根守靈夜》是由Mary Ellen Bute導演, Martin J. Kelley 、Jane Reilly主演的一部電影。

閱讀全文

與芬尼根是哪個電影有的名字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after3免費完整下載 瀏覽:946
監獄暴力犯罪電影 瀏覽:568
韓國電影愛情片打電話邂逅 瀏覽:817
北京送快遞小哥電影 瀏覽:640
金希貞的全部韓劇電影在線觀看 瀏覽:285
以前有部電影裡面有個女鬼 瀏覽:548
木星上行國語版在線免費觀看 瀏覽:421
《飛奪瀘定橋》電影 瀏覽:478
1905下載的視頻在哪個文件夾 瀏覽:972
美片 瀏覽:150
外國一個電影騎著發火的摩托 瀏覽:1000
晚上我經常和我的父母一塊看電視英語 瀏覽:631
韓國阿強和阿珍是什麼電影 瀏覽:312
看電影九排 瀏覽:308
天主教宗教題材電影 瀏覽:417
二戰電影虎虎虎國語版 瀏覽:332
戰斗機 電影 瀏覽:937
成龍教外國小孩功夫電影叫什麼 瀏覽:672
看電影怎麼英文怎麼翻譯軟體 瀏覽: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