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百科 > 在浴缸里抱膝蓋致敬哪個電影

在浴缸里抱膝蓋致敬哪個電影

發布時間:2023-01-21 19:42:44

① 如何評價電影《007:幽靈黨》

如果非要用一句話評價這一部「007幽靈黨」,我大概會首先稱贊其炒得一手好冷飯。導演薩姆·門德斯甚至應該憑藉此片獲封「超級間諜片超級老梗王」榮譽稱號。

摸著良心說,這絕對是對此片的稱贊而非嘲諷,畢竟對於007邦德這樣已有足足50多年歷史的系列電影來說,如何炒好冷飯,把老梗炒出新鮮炒出滋味炒出爽片應有的格調,理應是頭等重要的技術活。

甚至可以說,這對所有商業類型片來說都是一樣,對傳統的重復和對新鮮噱頭的挖掘,二者對類型片的市場生命力來說永遠缺一不可。

那麼在此片中又有哪些老梗獲得了逆襲和顛覆重生的機會呢?

1. 「幽靈黨」?「魔鬼黨」?

此部007續篇的英文名叫SPECTRE,中文將其譯為幽靈黨,從字面的意思來說這翻譯並無大礙。但由於我所查得的幾部60年代及70年代初的邦德電影里,普遍都將SPECTRE譯作了「魔鬼黨」,(雖然豆友」馬爾他之鷹「在評論里提醒我說80、90年代出版的007小說里有將SPECTRE譯作」幽靈「 )所以這個翻譯上的差異就顯得十分有趣。

是的,即使幽靈黨聽起來蠻文藝又很新鮮,但SPECTRE在邦德系列中顯然不是個什麼新被發現的反派組織。即使在71年的「007之金剛鑽」之後幾乎沒再出現過,在伊恩·弗萊明的原著小說中和幾乎所有60年代的邦德片中,SPECTRE也一直是那個幕後終極大BOSS,基本上世界上所有壞事兒到最後都會追溯到它那兒去 - 類似福爾摩斯里Moriarty領頭的組織, 也類似復聯里的Hydra。

有意思的是,SPECTRE這個組織並不能算是完全虛構。很多人都樂意把前蘇聯的特務機構SMERSH當做SPECTRE的原型。不僅因為斯大林一手創立的這個特務機構跟幽靈黨/魔鬼黨的名字特別像,更因為弗萊明寫作和電影邦德系列伊始時的歷史背景:

彼時正值冷戰期間,國際基本格局就是西方諸國和前蘇聯的對立。那麼英國特工的眼中釘自然是前蘇聯特工,那麼SMERSH被文學加工妖魔化成終極大boss SPECTRE似乎也很說得通。

但是對於SPECTRE的解讀依然還有另一種截然相反的觀點:弗萊明在邦德系列中虛構的這樣一個邪惡得純粹的機構,恰恰緩和了冷戰時西方與前蘇聯對立的緊張情緒。為什麼這么說呢?

因為通過陰謀論世界上有這么一個神秘組織,它是一切惡事的罪魁禍首,那麼現實中原本錯綜復雜,難辨是非的政治格局就得以簡化為簡單的善惡對立。在007系列的第二部「俄羅斯之戀」里,即使是前蘇聯的特務們也同樣深受魔鬼黨SPECTRE這個幕後大boss的陷害。SPECTRE因此也變成了使邦德和他的俄國邦女郎共同的敵人。

那麼就終於要說到在這最新一部的「007:幽靈黨」中,SPECTRE這個老油條到底經歷了怎樣的重新包裝。顯然,現在的世界格局跟冷戰時期已經大不一樣了:所以這部電影把SPECTRE跟全球化聯系在了一起。

好吧,其實這顯然是一個巨大的槽點。大家都知,全球化早已經是一個老掉牙的議題了,即使這電影講的是信息和安全系統全球化,那也只在20年前算是新鮮。 再退一萬步說,你說這電影是把大boss定位為全球聯網的監視系統。。。Excuse me? 。。美國隊長2里Hydra不是早已經承包了這檔子事了嗎,更不提還有美劇POI疑犯追蹤里的機器呢。總之,把SPECTRE總部重新包裝為一個大型網管基地,明顯不是一個很新鮮的嘗試。

相比之下,這部電影對Christopher Waltz演的SPECTRE頭頭的重新塑造就要有趣多了。在弗萊明原著及60年代的007電影中,SPECTRE的頭頭叫Blofeld,大多數時候觀眾都看不到他的正臉,一般他不是背影出鏡,就是鏡頭對准他坐著的下半身(不好意思聽起來污),然後他抱著膝蓋上的一隻白貓一直撓它毛。白貓這個梗在這一部新007電影中也出現了,只是這回它跳上了James Bond的膝蓋。

而導演和編劇顯然也好好地玩兒了一把「大boss正臉一般人看不到」這個間諜片老梗: Christopher Waltz作為SPECTRE頭頭出場的時候,很有逼格的坐在逆光中,講話也磨磨唧唧地通過他身邊的保鏢傳達,看起來十分神秘。但就在觀眾大概都以為不能見到其廬山真面目的時候,他輕易的就從逆光中轉臉過來,大喇喇對著邦德say了個hello。

大boss這個超出007預期的行為,顯然也顛覆了大部分觀眾的預期。在這個信息「透明」,視覺超載的大時代,連大boss也不屑掩藏自己的臉了。

片中還有一處明顯向1967年的"007之你只能活兩回」的致敬:「你只能活兩回」中的SPECTRE頭頭露了正臉,那時候他就是一個半邊臉有傷疤的男子。

只不過弗萊明的解釋是Blofeld作為反派大BOSS的自我修養就是應該像怪盜基德那樣時刻偽裝自己,即使作整容手術也在所不辭,所以60年代電影里臉上的傷疤大概只是此BOSS的私人美學。

而在新007中,Christopher Waltz的左臉上在後半段也出現了長長的傷疤,有趣的是,這次倒不再是因為偽裝,而是真的受傷了。

2. 我是誰?我為什麼是我?

整部電影想要表達的內涵其實可以簡要地用M對他的上司C說的一句話來概括:特工被賦予的殺人的權力,同時也是不殺人的權力 (the license to kill is also the license not to kill)。 所以最後邦德選擇不殺大BOSS,既是在回應M說的中心句,也是在同時點明主題:真是十分標準的高考高分作文格式。

更具體一點說,如果說天塌揭露了隱藏在一個被神話的「超級特工」形象背後,邦德作為「人」的童年和過去;那麼幽靈黨就是在強調超級特工的「人性」有怎樣的力量。如果冰冷無情的遠程監視機器對應的是極權,那麼007作為一個有血有肉的人,對應的就是民主和對個人獨立意志的尊崇。

與現代科技戰爭中無差別殘暴的遠程殺戮武器相比,他能親歷現場,切實的感受暴力;他有判斷復雜情境,而非只懂非黑即白的思維能力;他不是冷血的殺人機器,他有「溫情」和「人性」。這種"實地偵查」(ground work) 相對遠程監視的優越, 也在劇情中得以體現,無論是在這部電影里復制了一遍復聯局長Nick Fury遁地大法的M,還是money penny和Q醬,都不再枯坐在辦公室里,只盼著007去出生入死。

這部電影嘗試回答一個略嚴肅的問題:特工這個行業到底有什麼社會意義?

這某種程度上是隔空回應了諜影重重1(Bourn Identity)里所體現的特工身份危機。作為超級間諜類型片歷史中顛覆傳統之作,諜影重重系列總是用晃到觀眾吐的手持攝像和深切的左派懷疑主義,專注給007系列插刀。失憶的傑森波恩不斷找尋自己是誰的過程,其實也是在不斷地理解特工/殺手存在的意義:作為特工,聽從指揮不斷殺戮的意義到底是什麼?真的永遠是代表正義消滅邪惡么?怎麼確定那個不斷給出專斷指令的上司和特工機構就一定是正義的,而不是腐敗而殘暴的?

007這部新片,給出了一個相當樂觀和理想主義的回答:即使你所在的機構腐敗了,你還有愛你的耿直上司(M),愛你的同事(moneypenny和Q醬),你還有頭腦清晰的你自己。所以不管那個上級權力機構怎麼編排你,特工擁有自己獨立的意志,有自己判斷和決定到底殺還是不殺的權力。

至於 「沐浴在愛的教育下的特工一定能反抗權威,做出正確的判斷」,到底是不是過於理想化,大概也就看眾影迷願不願意把007永遠當做值得信任的英雄了。

3. 邦女郎和女權主義之間的虐戀情深

這僅僅是我猜測,稍微有點女權主義傾向的觀眾在看此片片頭的時候,心情大概都猶如嗶了dog:即使朱迪丹奇這個強女人版「M」已經不幸領便當,我也是沖著蕾雅賽杜那張帥T臉來的,你就給我看這個?

是的,雖然片頭曲里騷姆的假音銷魂入骨聽得我跪了,但不可否認,這個片頭真的無比的復古無比的老梗:女郎們裸露的,柔軟的手臂像章魚的觸須一樣在丹尼爾克雷格同樣裸露的壯碩肩頭上起舞,再加上一些五毛火焰特效,氣氛堪比夜總會。

特別是,導演(像被漫威傳染了一樣)在片頭特意加入了皇家賭場中的女神Eva Green柔弱地墜落這一虐心鏡頭;那位看不清臉的新邦女郎,在跟邦德的剪影瓊瑤式纏纏綿綿時,似乎也身姿綽約小鳥依人。

這一切無不讓我驚恐地想起了觀看幾部最早期邦德電影里女性角色的尷尬回憶:比如在1964年票房大賣的「007之金手指」,裡面名叫Pussy的金發邦女郎幾乎總是搖晃著豐腴的身姿等待著邦德的解救。

不可否認,我們欣賞邦女郎的時候肯定期待她有美麗的身體和臉蛋,但我相信即便不是所謂的女權主義者,現在的大眾影迷對總是等著被解救的,無腦花瓶式女主的忍耐度也已經十分有限了。

我們期待看到性感的邦女郎同樣有性感的大腦,最好還能有點兒能打的武力值。所以,之後的劇情中,當邦德答應邦女郎的父親會「保護」他的女兒,當邦德告訴蕾雅賽杜她父親的死訊,面部線條硬朗的法國姑娘甚至還面露脆弱差點兒梨花帶雨,講真我的內心確實是有點兒崩潰的。

但大概因為蕾雅賽杜剛在電影」龍蝦」中扮演了燒死異性戀的酷炫FFF團團長,不知是好事還是壞事,她的臉還是讓人無法相信她可以是一個柔弱無骨,始終被保護的花瓶。果然,關於她人設的反轉終於在她和邦德在火車上的一段對話中降臨了:

邦德給了她一把槍。

她說:我討厭槍支。

邦德皺眉,似乎一副「拿你這個聖母心的柔弱小女子沒辦法」的樣子,接著耐心教她槍的構造,和開槍時不要閉眼。

她又重復了一遍:我討厭槍支。

但隨後,邦德無奈地勸她一定開一槍試試,蕾雅賽杜卻帥氣地挑挑眉,熟練地卸下彈夾和槍膛里的兩顆子彈,對著天花板放了一記空槍。

當邦德露出刮目相看的表情,並戲謔道「你其實並不需要別人教你用槍對不對」的時候,我也正式地對此片導演刮目相看了:他其實也並不需要被按頭科普直男癌的危害。他之前一系列對蕾雅賽杜柔弱,需要保護的一面的塑造,明顯不是在復辟花瓶邦女郎的老傳統。

相反,他恰恰是在通過重演和反轉的模式,來調戲,諷刺,最終顛覆這種傳統。

這樣的反轉在臨近結尾的時候又出現了一次:

當邦德需要離開蕾雅賽杜去執行最終任務的時候,蕾雅賽杜為難地小聲說道:我不能... (I can't) 。這時候,相信大多數觀眾都會像電影里的邦德一樣,第一時間誤解她是在說她不敢一個人呆著的:就像出現在電影前半段,在交歡後懇求邦德不要離開的寡婦(莫妮卡貝魯奇)一樣,她是在驚惶地請求邦德的陪伴。

然而當邦德結巴著安撫她,建議她留在這兒之後,他的大男子主義保護欲瞬間就被打臉了:因為隨後邦女郎立刻表示她完全不是在求他留下,而是在提出永遠的分手。那麼這次,邦女郎的經典台詞「我不能」,暗示的不是依賴,而是獨立。

當然,再之後的劇情還是沿襲了傳統的發展,邦女郎還是需要被彷彿阿湯哥附體的丹尼爾克雷格以完成mission impossible的方式解救:唯一值得慶幸的是,在幾乎是邦德和邦女郎的標配「船戲」中(起碼「俄羅斯之戀」和」皇家賭場「里都有邦德和美女一起乘船的橋段),蕾雅賽杜起碼是站著而非躺著的,看上去還能讓人有點兒她在跟邦德並肩作戰的幻覺。

最後的最後,當她和邦德坐上那輛007標志性的戰斗車,似乎開往幸福的新生活的時候:我認為其實這也是在致敬007系列中的一個經典老梗。

② 劉德華和關之琳演的電影兩人在浴缸里的電影叫什麼名字

哪有這個,在水池裡倒有一個,二分之一次同床,又名大話情人

③ 尋找一部電影的名字

片名:深水之下

地區:歐美

類型:恐怖科幻

語言:英語

導演:大衛·托伊DavidN.Twohy

主演:布魯斯·格林伍德BruceGreenwood

奧利維亞·威廉姆斯OliviaWilliams

馬修·戴維斯MatthewDavis

絕對不可能是《海底兩萬里》,相信我,《海底兩萬里》根本沒有這情節!

④ 電影公司片頭是一個抱膝蓋的女孩,好像是國內電影公司吧,不記得是李連傑的哪部電影用的是這個片頭。

甄子丹 李連傑 甄子丹 人造人,整形無數次。還李連傑李小龍,放在一起都糟蹋兩位巨星。 李小龍

⑤ 《敦刻爾克》請收下我的膝蓋!

影片:《敦刻爾克》2017年

導演:克里斯托弗·諾蘭

還是一篇諷刺抵制《敦刻爾克》文章的一篇文章激起了我看這部電影的好奇心。本來想著諾蘭很難超越自己的《盜夢空間》,更別說超越《記憶碎片》了。想保留對這位導演的良好印象,所以沒打算去看。

但,最終去看了。事實證明,我做了一個明智的選擇。

《敦刻爾克》絕對值你的回票價與你的寶貴時間!

這部電影我給四星半。

每個電影都在講述故事。而故事的本質就是在影片開頭許下一個願望, 然後再向觀眾展現這個願望實現的過程和結果。

作為一部歷史題材的影片。《敦刻爾克》沒有過多的背景鋪墊的廢話,在影片一開始就以極簡的手法把這個願望告訴了觀眾:「回家」。

以字幕的方式把背景和願望交代得一清二楚。而且字幕呈現的方式也是經過精心設計,以每一次展現疊加上一幕字幕的方式,層層推進。奠定影片的節奏。太贊啦!可以說,開頭10秒就已經牢牢的抓住了觀眾的注意力。

然後觀眾就會一直關心我們的「英雄們」最終是否都回家了。雖然敦刻爾克大撤退是歷史事件,正如泰坦尼克號一樣。大家都知道結局。可是具體導演鏡頭下的這個人物在這個歷史背景下的個人命運還是未知之數。

所以完全吊起了觀眾的胃口。

影片的願望是「回家」,然而貫穿整個影片內核的主題還是:艱難的選擇。

這一主題在整個影片中非常明確,與「回家」的願望交織在一起,向我們展現了「回家」的「英雄之旅」中,每個人物在每個場景下的艱難選擇。

每一次選擇都關乎生死。

每一次選擇都是對「英雄」的考驗。

當兩個士兵心照不宣的抬起擔架;

當飛行員看著油表說,「就這樣吧!」;

當「法國人」在沉船之際,奮力艱難的去打開船艙的門;

當遊艇老船長對戰斗機隊長說,「我們是有任務的」;

當彼得面對戰斗機隊長詢問喬治會否好起來時,說,「會!」;

所有的這些時候,都在傳遞著「艱難的選擇」這一主題。這是諾蘭非常擅長表達的人生思考。想來他自己對人類的自由意志以及選擇思考很多。也展現得十分到位。

這些時候,觀眾也會跟隨著「英雄們」,追問自己的內心會做何選擇。我們在觀影的同時,也走在自己的「英雄之旅」中。

影片亮點太多,印象深刻的有5點:

1、三條線索的展開與匯集

沙灘上一周、海上一天、空中一小時。

影片在非線性多時空下三段故事同時展開!

每一段故事都是「英雄們」的英雄之旅!這種獨具匠心的設計太贊!

諾蘭駕馭故事的實力實在是了得。

而且三條線索都被「回家」的願望緊緊的連接在一起,並在精心設計的場景下匯集到一起。

2、鏡頭語言帶來的身體反應

這可以說是最惜字如金的電影之一了。角色之間的台詞少得可憐。

甚至不需要台詞。

空無一人的城市。

沙灘上排隊集合的士兵,等待撤退。

鏡頭下的場景把觀眾帶到了緊張的戰爭中。

兩個士兵抬上擔架後陡然改變的背景音樂。讓我們崩緊了神經。

緊張,一直到兩個人順利的上船,觀眾才得以喘一口氣。

3、氣氛渲染帶來的宣洩

英法聯軍被德軍逼退。影片中卻並未出現德軍,僅僅出現了幾架德軍戰斗機。就將整個戰爭緊張,生死悠關的氛圍渲染出來了。

沒有血肉模糊,斷手斷腳的血腥場面。

也沒有炫酷的3D特效技術。

全靠故事的張力,導演已經將氣氛渲染得非常到位。

這才是講故事的實力!

影片最後在回家的火車上,陽光灑進車窗。「英雄」念著丘吉爾給下議院的信。我們緊張的情緒得到了完全的釋放。

感覺到了圓滿。

讓觀眾的感情得到宣洩是電影,或者可以說是任何藝術形式的終極目標。

諾蘭完成得很棒。

4、視角新穎

以前看戰斗機對峙。經常性的觀眾無法分清敵我。只看見一陣霹靂吧啦以後,有飛機墜毀,等到鏡頭重新定格在飛行員身上,我們才知道輸贏。而諾蘭使用的從飛行員視角和整體視覺切換的拍攝方式,讓我們很清楚知道敵人在哪裡,敵人是怎麼被消滅的。

5、兩極化的沖突

兩極化是故事張力的源泉。

《敦刻爾克》的外部兩極化是很明顯的:英法聯軍VS德軍

內部兩極化也很精彩:

在擱淺的船倉等待漲潮時,因為超重要趕「法國人」下船;

遊艇上被救起來的飛行員要求返航時;

都是內部兩極化的斗爭,並且都是以人物的死亡作為完結。

這又在一個層面上反映了影片的另一個隱喻。爭斗從來不會只發生在外部。

在看起來是隊友的內部發生的爭斗也常常以死亡劃上句點。

哪一種死亡更有價值根本就是一個偽命題!

對於死去的人來說,對於他們的親人來說。痛,難道還會有程度上的不同嗎?

為什麼沒有給五星呢?沒有給的這半星,確實是吹毛求疵的。

那就是「法國人」之死。在影片中我們甚至不知道他的真實姓名。他在故事中顯然充當了悲劇英雄的角色。

當然可以設計他最後的結局是犧牲。更何況他是一個「法國人」,在更深的層面可以表達這部影片的隱喻。而且他沒有姓名也是一個匠心獨運的設計。在敦刻爾克犧牲的數以萬計的法國人,每一個法國士兵,我們知道他們的姓名嗎?

這個隱喻也曾直接從我們的英雄口中說出:「我願意承受這個代價的責任(為了大家的生存,犧牲掉「法國人」),但這是不對的。」

問題在於他犧牲的方式不符合他的人設。

他可是一個警覺性很高,求生本能很強的人啊!為了害怕沉船都不肯進船艙要在甲板上待著的人,最後怎麼可能死於船艙進水呢?

《敦刻爾克》冷靜而又克制的敘事方式。不做過多的情緒渲染,以一種歷史客觀的筆觸刻畫小人物在歷史背景下的命運。

在一個點上的縱深演繹,諾蘭真是頂級導演!拜服!

最後收回《敦刻爾克》無法超越《盜夢空間》的預估。整部影片確實超過了《盜夢空間》的水準。

但比起我的心頭好《記憶碎片》,還差了那麼一丟丟意思。

看來諾蘭可以列入影片不可錯過導演的名單啦!

(完)

⑥ 請問這是什麼電影。。

http://ke..com/view/51.htm

【片名】Texas Chainsaw Massacre
【譯名】德州電鋸殺人狂
【年代】2003
【國家】美國
【片長】98Mins
【類別】恐怖
【語言】英語
【字幕】中文字幕
【評分】5.7/10 3,216Votes
【鏈接】http://us.imdb.com/title/tt0324216/
【導演】馬庫斯·尼斯佩爾Marcus Nispel
【主演】傑西卡·貝爾Jessica Biel
喬納森·塔克Jonathan Tucker
艾瑞卡·里爾森Erica Leerhsen
安德魯·布賴尼亞斯基Andrew Bryniarski
【簡介】
五個年輕人——艾琳、凱普、摩根、安迪、佩布,駕駛房車一路歡快地駛入荒漠中的德州特拉維斯鎮,他們此行的目的是試圖從這里潛入墨西哥去購買毒品。途中,一個滿身傷痕、喪魂落魄、歇斯底里的女孩——傑蔓的出現,勾起了他們的好奇心,他們在女孩的帶領下進入一幢陰森大屋試圖弄清真相,大屋被一股神秘、恐怖的氛圍所籠罩,彷彿有一雙眼睛始終在窺視著他們的一舉一動,正當這群年輕人驚恐萬分、不知所措時,電鋸聲驟然而起,他們最後的噩夢隨之降臨……
[幕後]

本片是1974年同名恐怖片的重拍版。老版的《德州電鋸殺人狂》取材自50年代連續殺人魔Ed Gein的真實事跡,由導演托比·胡伯(Tobe Hooper)執導,是與《驅魔人》、《閃靈》、《猛鬼街》等齊名的恐怖經典之一,每次電影雜志評選恐怖經典,《德州電鋸》都榜上有名——在《首映》最近推出的名單上,它更是高居榜首,在影迷心中的魅力至今仍未消褪,連奧斯卡名片《沉默的羔羊》也是受了它的影響。

在《德州電鋸》上映後的20年間,曾陸續推出了3部續集,分別是1986年丹尼斯·霍帕主演的《德州電鋸殺人狂續集》(The Texas Chain Saw Massacre 2)、1990年威格·蒙坦森主演的《皮臉:德州電鋸殺人狂3》(Leatherface: Texas Chainsaw Massacre III)和1994年由當時尚未成名的蕾妮·齊薇格與馬修·麥康納主演的《德州電鋸殺人狂之歸來》(The Return of the Texas Chainsaw Massacre),當然質量是一部不如一部,最後一部更被IMDB斥之為「徹頭徹尾的垃圾」。

不過本次新線老版重拍,卻是信心十足,請來《珍珠港》名導邁克爾·貝擔任監制,影片採用最近流行的低成本(投資僅1300萬美元)、紀錄片式的拍攝手法,演員則是清一色的年輕面孔,試圖烘托出一種比虛構的更加詭異誘人的效果。邁克爾·貝興奮的說,本次重拍了卻了自己多年的心願,那頭戴詭異的人皮面具、身著屠夫圍裙,揮舞電鋸的「高大」形象——皮臉(Leatherface)又回來了。

導演馬庫斯·尼斯佩爾此前是頗有名氣的商業廣告導演,曾為許多著名樂隊拍攝過MTV,這是他投身電影界後的第一部大銀幕作品,邁克爾·貝期望馬庫斯的手法能為影片帶來更多新意,最大限度地擺脫原作的影響。女主角傑西卡·貝爾是美國有名的電視紅星,她主演的熱門劇集《七重天》(Seventh Heaven)已經連續播出了7年,去年的電影作品《誘惑法則》獲得極好的口碑,明年則有吸血鬼動作片《刀鋒》第3集推出,年僅21歲的她演藝事業十分看好。出道以來,傑西卡一直以鄰家女孩的形象出現,對此已感厭倦的她曾主動要求挑戰演技,演出《美國美人》里的叛逆女孩角色,可惜《七重天》監制始終不放人,而讓索拉·布奇撿了寶。傑西卡一怒之下跑去為時尚雜志《Gear》拍了一輯性感裸照,引起轟動。

這次受邀在《德州電鋸殺人狂》扮演女主角讓傑西卡很是興奮,她表示,「能得到邁克爾·貝的邀請是我莫大的榮幸,我覺得即使在以情節和特技來吸引觀眾的恐怖片里,演員的演技也相當重要。希望觀眾能夠再次認可我,尤其是演技方面。」

影片點評
[編輯本段]
在新版的《德州電鋸殺人狂》中,觀眾也許或多或少的會發現托比·胡伯原版的影子。雖然,當今伴隨MTV成長的一代已遠離了那個恐怖的時代背景,但享受安逸生活的他們,又十分願意坐在影院的沙發椅上,一邊吃著爆米花,一邊大呼小叫地追求感官刺激。這也是近來好萊塢低成本恐怖片十分流行的主要原因。長期以來,美國觀眾有在萬聖節觀看恐怖片的傳統,本次由邁克爾·貝製作的《德》片,情節起伏跌宕,剪輯連貫、一氣呵成,拍攝手法較為新穎.

《德州電鋸殺人狂》真實版
[編輯本段]
1974年10月21日,在美國德州奧斯汀市,羅伯特·克里森將兩名傳教士———20歲的加里·達雷和19歲的馬克·菲斯切謀殺在自己的小貨車中。隨後,他更令人發指地將二人的屍體用一把動物標本剝制師使用的電鋸切成碎塊。值得一提的是,此案的發生和著名恐怖電影《德州電鋸殺人狂》公映是同一年———也是1974年,而且是同一地點———德州。因此,人們普遍認為,他這麼做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德州電鋸殺人狂》的啟發。即使很多年後,每當電視台要播放關於克里森一案的最新進展時,總會先播一小段《德州電鋸殺人狂》的電影片斷。
不過,真實版的《德州電鋸殺人狂》即使無需好萊塢的添油加醋已經夠曲折離奇的了。被克里森謀殺的兩名傳教士都是摩門教徒,而克里森本人對摩門教會一直深惡痛絕。案發那天下午4點左右,克里森謊稱自己是中央情報局(CIA)的間諜,假意邀請兩人走進他的拖車吃鹿肉,兩名年輕人對他的花言巧語深信不疑,也想藉此機會好好宣傳一下摩門教的教義。結果,在那個秋日陽光明媚的下午,兩名可憐的年輕人進車之後就再也沒能出來。甚至人們連屍體都沒能找到。
當時克里森的拖車停在當地一家大型動物標本商店旁。兩人失蹤的第二天,有人在那家動物標本商店發現,店中那把大型電鋸刀鋒上赫然殘留有人體組織和頭發!而這把電鋸是將動物屍體製成標本的工具,主要是用來切割鹿角的。隨後法庭鑒定表明,那些頭發正是兩名傳教士的,而且電鋸刀鋒也損失嚴重,顯然是用來鋸過大量堅硬的東西。同時,被害人之一達雷的祈禱書也在克里森拖車附近找到。辦案人員開始懷疑,克里森很可能是到標本店中借來電鋸,然後將受害人大卸八塊。
此外,警方還在克里森的拖車上發現數個彈孔,這些彈孔和後來在克里森的小汽車上發現的一個彈孔口徑相同,它們都是由同一支槍中射出的子彈造成的。接著,警方又在克里森拖車中找到了兩名被害人的手錶和鑰匙,以及他們汽車的輪子和輪胎。這些充分的證據使陪審團只花了20分鍾時間就定了克里森的死罪。
其實,對克里森稍微熟悉一點的人都知道,克里森一直以來都行為怪異,前科累累。早在他18歲那年在紐約一家醫院的急診室中,他因為等得太久失去耐心開槍亂射,幸好沒有造成人員傷亡。1971年,美國警方的一次突擊搜捕行動中在他家中找到126把來復槍和獵槍、32把手槍、42000發子彈和100磅火葯,擁有這些武器彈葯是非法的。更有甚者,一次他一絲不掛地抱著一頭剛死不久的小鹿的新鮮內臟在浴缸里泡澡,把他那位無意中走進浴室的第三任老婆嚇得半死
殺人狂再騙婚遠赴英倫
但是恐怕所有人都不會想到,像克里森這麼一個人,卻一直好好地活了將近30年。盡管種種跡象顯示除了克里森之外兇手不可能是別人,但克里森被捕之後卻一口咬定,事發當晚他壓根就沒見過兩名受害者,更沒有請他們上車吃那頓「最後的晚餐」!定罪之後,他強烈要求上訴,上訴書多達數百頁,其中最為關鍵的一條就是,當時警方從他的貨車上採集證據的時候並沒有正式的搜查證,因此他的殺人罪證被認為無效。1977年,因為證據不足他上訴成功,
幾年之後,克里森又因非法使用武器被判7年徒刑,收押在紐約州監獄中。服刑期間,他通過書信方式認識了自己後來的老婆瑪麗·朗雷。
朗雷女士是英國亨伯賽得郡一位警察的的遺孀,居住在英國小城漢堡,該城地遠人稀,少有遊客拜訪。朗雷女士在前夫死後加入國際交友協會,希望能開闊視野,認識一些志同道合的人,不料居然「有幸」結交了克里森這麼一個殺人狂「好友」!朗雷女士回憶說:「國際交友協會寄給我一張名單,上列14人的通訊地址,男女都有。我給他們全寫了信———克里森的名字也在上頭。」
盡管當時克里森不過是名正被關在紐約州監獄的囚徒。但是他在回信中卻謊稱自己是一名監獄員,而朗雷女士也相信了他。此外,天真的朗雷女士還相信了克里森編造的一系列謊言———克里森說他不僅精通6國語言,而且擁有歐洲好幾家名牌大學的學位;他曾駕駛戰斗機在朝鮮上空執行任務,也曾在越南的深山老林浴血奮戰;他曾為中情局開過U2間諜飛機,也曾為貝爾航空公司飛過原型機;作為一名特種隊員他曾參與過刺殺切·格瓦拉的行動,作為一名間諜他曾將60年代在斯維爾得夫斯克被打下來的U2飛機駕駛員加里·鮑爾斯營救回國,而作為一名英雄,他還得到美國國會頒發的榮譽獎章!
1988年克里森被保釋出獄,頻頻出現在當地電視節目中———人們稱他為「得州電鋸殺人狂真實版」,可惜遠在英國的朗雷還蒙在鼓裡。兩年之後,1990年,克里森寫信給筆友瑪麗·朗雷,說想去英國和她見見面。朗雷女士的兒媳婦卡羅琳回憶:「本以為他當時只是度假玩個把月就走,誰知他人還沒到,大包小箱就已經全部空運郵寄到了!我們這才明白:好傢伙,他這是打算在英國定居哇!起初他還說『等美國戶口安頓下來就搬走』,可後來就壓根不提這兒啦!」
當地警方事後調查發現,克里森是用遊客簽證進入英國的,每天都有數千美國人持這種簽證入境,不需經過任何審查。而入境之後,他立刻和朗雷閃電結婚,將臨時居住證換成了綠卡。
朗雷說:「當時我同意和他結婚主要是出於同情,你想啊,一美國老光棍無親無故,飄洋過海來看我,我不收留他難道讓他睡大街上去不成?」1991年1月11日,兩人在當地結婚登記和領了結婚證。至於蜜月,兒媳卡羅琳傷感地說:「咳!老兩口就是去倫敦轉了一趟,其主要目的還是為了拿他的證!」
DNA緝真凶原形畢露前只有朗雷對新老公同情有加,可是她的親朋好友卻對克里森沒有什麼好印象。剛搬到那會兒,克里森整天把「國會頒發的榮譽獎章」掛在脖子上炫耀,可沒多久別人就發現那不過是個隨處可以買到的冒牌貨。而且時間一長,克里森的暴虐本色盡顯無遺。一次他和鄰居發生口角,一氣之下居然掏出了子彈已上膛的獵槍頂著對方太陽穴吼到:「他奶奶的這要是在得州,我早就把你的腦漿給打出來了!還沒人敢和我這麼說話哩!」即使是這樣,依然沒有引起當地警方對這個老頭的足夠重視,克里森後來向亨伯賽得郡申請經營槍支的許可證,居然順利獲得批准。
2000年6月,先進的DNA分析技術令1/4個世紀前的電鋸殺人案有了重大進展,得州法庭決定重新開庭審理此案。當年,警方曾在克里森家附近數英尺遠處發現了寫有克里森名字的血衣,20多年後,專家對血衣進行了DNA檢測,發現血跡是被害人達雷的,而且衣服上的毛發也和被害人相符。限於技術水平,這項測試在1974年進行案件調查時不可能進行。至此,鐵證如山,等待克里森的將是死刑判決。
隨後,美國的辦案人員一路追蹤,找到了隱居英國多年的克里森。在此之前,2000年克里森被當地皇家法庭因非法擁有武器罪名判處3年有期徒刑。2001年10月,剛從沃里郡監獄被放出來的克里森又再度被捕。歲月不饒人,當年威風一時的殺人狂在20多年後,已是重病纏身,只能終日坐在輪椅上———他的膝蓋徹底壞掉,根本無法走路。即使如此,他仍然是得州通緝名單的榜首人物。至此,對於朗雷女士來說,一場持續了十幾年的惡夢終於畫上了句號。「一切都結束了,我徹底安全了。」她告訴警方,克里森曾用槍逼著她的腦袋警告說,「如果你膽敢離開我,我就殺了你!」
從那之後,克里森一直被關在倫敦東南的一所監獄中,等待著引渡回美國。2003年4月17日,他因心臟病突發被緊急送往伊麗莎白醫院,4天之後醫治無效死亡,終年70歲。

⑦ 誰看過一部關於膝蓋的電影啊

克萊爾的膝蓋

⑧ 誰能告訴我哪個電影或電視劇里有給別人膝蓋上葯的鏡頭

好像劉詩詩、吳奇隆主演的《步步驚心》和楊洋、胡冰卿主演的《旋風少女》里有。

⑨ 問一部電影,只記得男主光著身子在樹林中出現,走在大街上不懂得羞恥,智商高於常人,喜歡抱腿睡在浴缸

美劇《天賜》(Kyle XY)
簡介:
赤身果體,渾身布滿黏液的Kyle從天而降。他不知道自己是誰,對世界一無所知,沒有語言能力,甚至不懂得如何進食,但他卻似乎具備天生的抵禦危險和生存的能力。他的大腦就像一個剛出世的嬰兒般,但是卻有極強的領悟能力...

閱讀全文

與在浴缸里抱膝蓋致敬哪個電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after3免費完整下載 瀏覽:946
監獄暴力犯罪電影 瀏覽:568
韓國電影愛情片打電話邂逅 瀏覽:817
北京送快遞小哥電影 瀏覽:640
金希貞的全部韓劇電影在線觀看 瀏覽:285
以前有部電影裡面有個女鬼 瀏覽:548
木星上行國語版在線免費觀看 瀏覽:421
《飛奪瀘定橋》電影 瀏覽:478
1905下載的視頻在哪個文件夾 瀏覽:972
美片 瀏覽:150
外國一個電影騎著發火的摩托 瀏覽:1000
晚上我經常和我的父母一塊看電視英語 瀏覽:631
韓國阿強和阿珍是什麼電影 瀏覽:312
看電影九排 瀏覽:308
天主教宗教題材電影 瀏覽:417
二戰電影虎虎虎國語版 瀏覽:332
戰斗機 電影 瀏覽:937
成龍教外國小孩功夫電影叫什麼 瀏覽:672
看電影怎麼英文怎麼翻譯軟體 瀏覽:77